随县居民文娱消费疲软  需多项政策齐振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0-07-18
  • 【字体:    

为了解疫情下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变化、消费方式、消费特点等情况,国家统计局随县调查队从住户调查网点中随机抽取30个调查户开展调研,其中城镇户和农村户各15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动力不足,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一、 疫情下居民文化娱乐消费的整体情况

(一)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相对减少。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各大商场、电影院、ktv、健身房、景区等场所均暂时关停,湖北地区非防疫物资类大宗物流也相继停运,居民无处消费。问卷调查显示,30%的调查户表示,与去年上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家庭在文化娱乐消费方面的支出有所减少。据住户调查数据结果显示,2020年上半年,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同比减少36.9%。

(二)居民文化娱乐消费额整体偏低。参加调查的居民中,二季度文化娱乐消费支出金额主要集中在“200-500元”及“200元以下”两个区间,占比分别为40%、33%,“500-1000元”的有5人,占比17%,“1000元以上”的有3人,仅占10%。城镇居民的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整体高于农村,其中3名“1000元以上”的均为城镇户,选择“500-1000元”的其中有4户均为城镇户,仅有1户为农村户。

(三)居民线上文化娱乐消费频次偏低。从整体调查情况来看,线上文化娱乐消费频次主要集中在“每月1次”和“少于每月1次”。调查的15户城镇调查户中,9户选择平时线上文化娱乐消费频率“少于每月1次”,5户选择“每月1次”;15户农村调查户中,“少于每月1次”的13户,占比达到87%,剩余2户均选择“每月1次”。

(四)居民文化娱乐消费预期呈好转形势。目前,疫情防控向好的势头愈发明显,各地均出现“零增长率”的现象,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大娱乐场所逐步复工。预计三季度文化娱乐消费将逐步回暖,但仍需激发新的消费潜力。从调查结果看,预计三季度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加”的达到一半,占50%,“持平”占40%,“减少”占10%。

二、制约居民文化娱乐消费的主要因素

(一)居民收入有限,消费动力不足。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影响消费需求,更是促进消费增长的关键因素。一是居民收入水平整体偏低。2019年,随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42元,比全省城镇居民低845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26元,比全省农村居民高1835元,但收入绝对值仍然偏低。此次调查的农村户中,2019年家庭年收入在“8万以下”的10人,“8-20万”的5人;城镇户中“8万以下”的5人,“8-20万”的10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食品类开销仍为主力军,除此之外重点是子女教育、医疗等刚性支出,物价的不断上涨也使得生活成本日益攀升,必然会压缩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二是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时间推迟,农民工外出务工难度加大,短期内无经济来源,收入进一步缩减。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20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下降1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下降9.3%。且文化娱乐消费在“过紧日子”的时期又属于非必须类消费,故消费需求进一步降低。

(二)疫情仍未彻底消灭,消费需求、渠道有限。虽然国内疫情取得巨大胜利,但仍有境外输入型病例和无症状病例出现,部分居民担心外出有感染风险,导致居民消费热情下降,特别是旅游观光类人员密集型消费。同时,为防止国内疫情反弹,娱乐场所并未完全复工,如电影院仍处于停业状态,KTV、健身房等封闭性娱乐场所的复工时间较晚,居民前期消费仍有顾虑,文娱消费市场一时难以回暖。

(三)文娱消费定价偏高,消费形式单一。在了解当前文化娱乐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时,77%的居民认为文娱消费“定价太高,消费有顾虑”,43%的居民认为“消费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在收入降低,居民手中“闲钱”减少的大环境下,“低性价比”的文化娱乐消费更无法点燃居民的消费欲望。

(四)传统生活习惯使然,文娱消费意识薄弱。由于小时候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部分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不舍得”享乐的思想仍然较重,仅满足于基本的吃、住,娱乐方式单一,对精神享受消费型需求较低。

三、提振居民文化娱乐消费的相关建议

(一)稳定就业,促进居民增收。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决策部署,以更大力度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聚焦重点人群,抓好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农民工的就业,确保就业大局稳定、居民持续增收。

(二)多措并举,刺激居民消费。一是持续采取各项实打实的措施,送出“政策大礼包”。加强对服务业、旅游业等主体的政策支持,如减税降费、融资支持、专项资金补贴等“真金白银”进一步激发服务业市场主体活力。二是因势利导出台消费刺激政策措施,差别化实施发放“惠民消费券”。可与各大型商圈、文娱场所、景区联合推出消费优惠券或促销活动,降低居民消费门槛,提振居民文娱消费信心。三是探索实施周末2.5天休假制度。通过延长放假周期,倡导干部职工周末外出旅游,带动消费。

(三)紧跟潮流,创新消费形式。一是推进文化娱乐消费持续提质扩容。引导社会力量进入旅游、文化、体育等消费领域,着力打造旅游产业“文化+”模式,整合县域内旅游资源,发展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网红打卡”胜地,推出随县主题旅游路线,促进县域旅游由“一日游”向“过夜游”转变。二是培育和扶持好消费新业态。持续发展好地摊经济,为居民提供“高性价比”的文娱类消费产品,同时,转变传统的以线下销售为主的经营模式,通过直播带货将产品放到线上,在扩大消费人群的同时也无形之中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线上线下销售双赢的新局面。

(四)多方宣传,强化居民消费观。一是加强对文化娱乐消费市场的监管。规范文娱消费服务,提供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娱服务,净化提升文教娱乐消费环境,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二是多渠道强化宣传引导。在消费分级时代,将消费群体按照地域、年龄、经济条件等进行划分,找准不同层级消费群体的文娱消费心理、倾向,在此基础上利用好抖音、微博、知乎等新媒体平台,针对特定人群精准宣传,确保宣传实效。(郭璇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