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风拂过随县三里岗镇常安店村,层层叠叠的稻浪间,一栋白墙灰瓦的小院格外惹眼。
推窗见田、抬脚入野,凭栏能听蛙鸣声声,每栋约160㎡的“自在小院”里,超大落地窗将田园风光揽入室内,传统农房的质朴肌理与现代家居的舒适便捷相映成趣。
这处由闲置农房改造的“自在小院”,是斜阳耒筑团队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打造的标杆项目之一,也是随州市人民政府、市文体旅集团共同推出的“随遇而安 自在小院”综合服务平台的核心载体。
项目秉持“自在生活”核心理念,坚持“一院一故事,一院一灵魂”的设计宗旨,以山水为幕、田园为诗,不搞大拆大建,在保留随州传统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生活元素,让老房子既存乡愁,又合时需。
如今,已有9栋“自在小院”对外营业,4栋藏于长岗镇庹家村的乡野间,5栋扎根常安店村的稻田旁。每栋都是独立的三房别墅,宽敞客厅供亲友相聚,独立居室兼顾私密与共享,齐全的现代设施让都市人在此既能触摸乡土温度,又能享受便捷生活。
与“自在小院”遥相呼应的,还有“冬青泉畔”的新生。一棵200余年树龄的冬青古树旁,清乾隆年间的闲置寺庙经改造后,夯土墙、旧木门的沧桑与原木吧台、光影绿植的雅致碰撞出奇妙火花,成为集咖啡、餐饮、活动于一体的文化空间。老建筑的“修旧如旧”与功能的“焕新升级”,与“自在小院”的设计理念一脉相承。
另一处“变身”典范当属“太和粮坊”。这座曾被遗忘的米面加工厂,承载着随县农耕文明的集体记忆。改造中保留原有粮仓结构,设计成书吧、咖啡厅与艺术展厅,成为滋养心灵的“精神食粮供应站”。未来,这里还将升级为微型乡村博物馆,用现代方式唤醒沉睡的农耕记忆。
从常安店村的“自在小院”到“冬青泉畔”,从“太和粮坊”到更多焕新的乡村角落,这里的和美乡村建设始终遵循“有机更新”原则:不在历史积淀上“另起炉灶”,而是为传统注入现代气息。如今,“自在小院”已联动多家在地品牌,构建起“吃、喝、玩、乐、住”全维度体验,让乡村不仅有“颜值”,更有“业态”。
未来,随州市还将持续擦亮“随遇而安 自在小院”民宿品牌,通过老建筑的“新生故事”,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引领更多人探寻文化魅力,体验这里的美好生活。(随县融媒体中心 张小茜 “随遇而安 自在小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