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至31日,“大洪山杯”第二届2025中国公路自行车公开赛(湖北随县站)热力开赛,1500余名中外骑手化身“追风者”,在青山叠翠、碧水荡漾、田畴含绿、人文浸润的赛道上飞驰,用速度与激情点燃了这座城市的运动热情。
作为2025中国公路自行车公开赛的“首秀战场”,亦是随州市七大精品赛事的“开篇力作”,本次赛事突破传统赛事边界,以“体育为核、文旅为魂”的融合模式,让竞技热血与山水灵秀、人文底蕴碰撞交融,成为激活随县文旅潜能、助推区域发展的生动实践。
赛场为台:全民狂欢点燃“追风热潮”
这场全国性的公路自行车赛事,已连续两年在随县举办。
如果说,去年的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是“职业精英的全国积分战场”,那么今年的自行车公开赛就是“全民骑行的嘉年华”。
最受瞩目的男子俱乐部组,129公里赛道如银蛇穿梭,近500米的海拔爬升像一道天然屏障,考验着骑手的耐力与技巧。发令枪响瞬间,车队之间便展开激烈拉扯,迹驰-瑞豹车队的侯栋乙在队友的默契掩护下顺利突围,在终点前的陡坡上猛然冲刺赢得本组冠军,引得沿途观众欢呼雷动。
赛场上不仅有胜负,更有动人的坚持。在大学生组别的比拼中,湖北中医药大学大四学生董荣轩,赛前意外摔伤大腿,却咬牙上阵坚持到最后:“就算骑到最后一名,也要给即将来临的毕业留个热血的纪念!”
专程从北京赶来的张翘楚,接触骑行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在青少年组中一路领先,冲线时扬起的笑脸格外耀眼。“孩子眼里有光,我们就陪他追风!”父母举着相机,记录下孩子领奖的荣誉时刻。
除了高水平的竞技组别,赛事还新增了大众骑游组。“目的就是让更多人爱上骑行、健康生活!”赛事运营方竞赛总监刘鹏说。在这支“欢乐大军”里,既有经验丰富的骑行达人,也有初次尝试长距离骑行的骑手,更有“无臂”骑手挥洒汗水,在青山绿水间体验速度与激情。
赛道为轴:山水人文织就“文旅锦缎”
“风从耳边过,景在眼前流!”这是骑手们对随县赛道的共同赞叹。
选手们驰骋在精心设计的赛道上,抬头是大洪山层峦叠嶂的巍峨,侧首能赏琵琶湖波光粼粼的灵动,沿途尽览乡村田园的诗意,终点更能感受炎帝景区的庄重底蕴。
“十年前我来过随县,这次回来像换了个地方!”长沙顺时针车队的骑手表示,“这里空气清新,环境又好,晚上休息得好,比赛更有劲头。”
作为2025年公开赛的首站,随县将赛道化作“文旅长廊”:串联大洪山、炎帝故里两大4A级景区,途经西游记公园、琵琶湖等网红打卡地,让骑手在竞技中饱览生态之美,触摸人文之韵。
骑手肖女士骑到补给站时,捧着甜甜的罐头笑得眯起眼:“不仅公路修的特别漂亮,周边的风景也特别优美,整个赛道骑行起来很舒服。这份‘糖分超标’的补给,比拿奖还开心!”
据悉,赛事期间,运动员凭号码牌就能免费畅游四大景点。组委会负责人表示,通过“体育+旅游+文化”深度融合的模式,就是让选手在比拼中爱上随县,让随县借赛事走向全国。
服务为盾:细致守护传递“赛场温度”
赛场的激情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守护。
安居镇美丽如画的稻田边,腰鼓队队员们穿着鲜艳的演出服,鼓槌起落间,“加油”声震得稻穗轻轻摇晃。“在家门口看全国大赛,我们得让选手知道随县人的热情!”徐红艳擦着额头的汗兴奋地说。
另一边,辅警赵涛笔直地站在路口指引方向,汗水顺着脸颊流进衣领:“每个路口都得盯紧,不能让选手分心。”补给站里,党员志愿者彭瑞欣的手不停歇,递水、拿能量棒、收垃圾,“看到选手喝上一口水,我就觉得值!”
同样作为赛事沿线重要镇区,澴潭镇成立了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维稳安保专班,将赛事沿线划分7个责任区段,采取“班子成员包片区、镇村干部包路口”的方式,安排300名工作人员值守210个路口,设置锥形桶550个、警戒线3万米、铁马400个,全力保障赛事安全顺利举行。
不仅要保安全,还要让赛场有氛围。“我们还对道路沿线开展了环境整治,准备了红旗及应援牌,组织打鼓队现场助威,引导群众文明观赛,展现随县良好形象。”镇党委宣传委员张桄沦介绍。
从赛道勘察到医疗救援,从物资补给到氛围营造,随县用细致入微的服务,让这场赛事既有“速度与激情”,更有“温度与感动”。
这场赛事,不仅是1500余名骑手的逐梦之旅,更是随县以体育为媒,向世界展示生态之美、人文之韵、发展之兴的生动答卷。未来,随县将继续以“体育+文旅”为笔,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绘就更精彩的篇章。
(随县融媒体中心 张小茜、陈首龙、沈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