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2-10-25
  • 【字体:    

1.规划目标

1.1 规划背景

“十四五”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基础上,谋划编制“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随县,隶属湖北省随州市。位于湖北省北部,地处桐柏山南麓、大别山西端、大洪山东北部。东与随州市曾都区、广水市、河南信阳市相接、西与枣阳、宜城市毗邻,南与安陆、京山、钟祥等县市相连,北与河南桐柏县接壤。扼“汉襄咽喉”,系“鄂北重镇”。自“十二五”、“十三五”以来,随县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但局部水污染依然存在,生态系统功能依然未得到完全恢复,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仍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随县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指导随县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性、关键性文件。

根据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参照《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技术大纲》(以下简称《技术大纲》)和《长江流域(片)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技术细则》(以下简称《技术细则》)的要求,结合《随州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要点》,随州市生态环境局随县分局于8月下旬组建了规划编制工作指导组和联合工作组,9月和10月中下旬联合工作组多次开展了现场调研,同步开展调查问卷和水生态补充调查;按照“问题、症结、对策和落实”四步法,提出建议规划项目12个,汇总形成《随县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1.2 编制依据

2019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核心,也是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用“命脉”把人与山水林田湖草连在一起,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一体性关系。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要从系统工程角度寻求治理修复之道,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整体施策、多策并举,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表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左右岸,进行整体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持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功能,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

“十四五”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基础上,向美丽中国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具有不同以往的特点与要求。一方面,国务院机构改革将水功能区划、排污口等职能划归生态环境部,将在水生态环境领域打通岸上和水里、陆地和海洋、城市和农村、地上和地下;另一方面,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环境质量改善的指标内涵、工作任务需不断拓展,逐步涵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

“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分析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为实现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突出流域特色,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坚持继承发扬、求实创新、落地可行,以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创新机制体制,一河一策精准施治,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确保“十四五”目标如期高质量达成。

1.3 生态保护思路及技术路线

随县水生态环境规划编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监督执法,落实各方责任,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规划编制全过程统筹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按照“一点两线”(“一点”是指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两线”是指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框架性思路分析和解决随县水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根据《技术大纲》的指导意见,随县“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路线主要包括:总结随县“十三五”水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与经验;系统分析随县水生态环境现状,重点分析涢水河、㵐水河的现状问题;以保障群众饮水“吃好水”为基本出发点,制定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随县“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按照“流域统筹、区域落实”的思路,建立随县府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空间管控体系;根据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设计支撑随县“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实现的规划任务体系,提炼出随县“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项目清单;提出保障随县“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顺利实施的政策措施。

随县“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如图4.3-1所示。

1.4 规划目标

随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打造鄂北生态屏障的总体要求,确保2025年随县地表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水资源保障程度显著提高,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基本形成,“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目标基本实现。

1.5 规划指标

1.5.1常规指标

1、水环境指标

(1)地表水国控、省控、市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十四五”规划期间,随县新增1个国控断面和4个省控断面,洪山国控断面由省控断面提升,新增均水、漂水、游河、溠水五从此省控断面。2019年国控及省控共3个断面年均值达到Ⅲ类标准比例为100%,建议到2025年,随县地表水国控、省控共7个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不低于继续保持100%。

(2)地表水国控、市控断面劣Ⅴ类比例

按照国家、省级考核要求,到2025年,随县国控、省控断面面劣Ⅴ类比例为0%。

(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2019年,随县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100%。根据“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原则,“十四五”期间随县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100%。2019年,随县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52.6%。2020年,随县全面开展不达标水源地水质提升工程,预计到2025年,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目标为85%。

2、水资源指标

随县境内河流均为源头河流,无客水过境,涢水河、㵐水河等河流基本只能解决随县境域居民用水问题,无法起到调节生态流量的作用。且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境内拦河坝、漫水桥数量众多,严重阻碍了河流的流通性。根据《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技术大纲》的相关要求,本规划在区域内径流量最大且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府澴河设置生态流量考核断面,并通过节水、流域外调水和生态调度等措施保障府澴河生态流量。综合考虑可操作性和代表性。到2025年,全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9年的0.5072提高到0.52,区内再生水利用率提高至25%,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部完成,满足城镇供水后,府河生态流量得到基本保障。

3、水生态指标

常规指标中的水生态指标

(1)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

按照2025年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的要求,根据随县水生态状况,以封江口水库和府河为示范修复区域,选择富营养化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香农指数)为评价指标,目标如下:

到2025年,河库富营养化指数TLI值降低10%~20%;

到2025年,生物多样性指数H'(香农指数)提高10%~20%。

(2)河湖缓冲带修复长度

围绕维护随县生态系统完整性、拦截面源污染、固堤护岸的要求,拟根据“十四五”期间河湖缓冲带建设重点项目,“十四五”期间,随县拟累计完成60km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

(3)湿地恢复(建设)面积

根据“十四五”期间随县人工湿地建设重点项目统计,到2025年,随县拟恢复(建设)湿地2000亩。

随县“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常规指标见下表。

表1.5-1 “十四五”规划常规指标

类别项目指标现状责任部门

水生态

富营养化指数TL降低10%~20%

规划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按职责分工
生物多样性指数H’
提高10%~20%

浮游植物2.03

浮游动物1.67

底栖动物0.48


河湖缓冲带修复长度
60km
湿地恢复(建设)面积2000亩

1.5.2 亲民指标

1、水环境

按照水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原则,“十三五”期间随县未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工程。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开展县级黑臭水体的整治工作。

2、水资源

“十三五”期间,随县境内涢水、㵐水、溠水、均水、漂水等河流均出现过断流十几天的情况。“十四五”期间,通过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以及其他水资源配置工程,在解决境内居民用水的情况下,进行生态流量的配置,发挥调节作用,确保境内河流一直处于有水的状态。

3、水生态

土著鱼类:在随县进行土著鱼类种群数量恢复工作,采取措施对府澴河麦穗鱼、细鳞斜颌鲴、翘嘴鲌等土著鱼类种群数量进行恢复,到2025年,涢水河、㵐水河土著鱼类恢复目标为种群结构进一步优化,种群数量更加稳定。

土著水生植物:在随县进行土著水生植物恢复工作。到2025年,涢水河、㵐水河各河段及整条河流土著水生植物种类恢复目标为1~2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