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设计支撑目标实现的规划任务,初步谋划了包括污染减排、生态流量保障、水生态保护修复等各方面在内的重点工程,在“十四五”有限时间内,重点解决各类问题。
“十四五”期间,随县拥有封江口水库水源地,和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14个。在饮用水水源区域做好防护措施,设立界标、交通警示牌和宣传牌,设立隔离栅进行物理防护,对水源地周边进行合理绿化,建立植被绿化,利用植物的吸附和分解作业,拦截农业污染物进入水源,构建植被绿化防护工程。
加快推进随县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全部提高到一级A标准,充分利用各个乡镇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处理能力,加快各个乡镇污水管网建设,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面排查污水管网等设施功能状况、错接混接等基本情况及用户接入情况。推动雨污分流改造,解决雨天污水溢流问题。
建设屠宰污水处理站尾水人工湿地,确保屠宰废水达标排放。优化调整屠宰行业管理模式,将城区周围乡镇纳入统一配送范围,集中屠宰,建设集中污水处理站,对屠宰废水实施统一收集处理。
推进涢水随县河段沿岸垃圾清理工作,建立垃圾收集转运长效机制。在涢水上游建设人工湿地,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涢水水质进一步净化,确保达到Ⅲ类标准。
对于具备补充建设过鱼措施的闸坝进行改建,恢复一定程度的天然水文情势,为河湖连通性恢复提供保障;加大保护区、保留区岸线和河湖缓冲带保护力度,减少硬质护坡,拆除废弃堤防,恢复天然河岸,重建缓冲带,提升河道横向连通性。
统筹协调区域内的水资源平衡,各级水利工程的调度方案中需补充对下游河段生态流量的规划,合理确定下泄流量。通过跨流域调水增加区域水资源量,科学制定水资源调度方案,保障水生生物所需的水文和水动力条件。
展开联合执法,对非法采砂、违法捕捞行为形成高压严打态势。封堵入河采砂通道,恢复堤岸原貌,对非法运输、偷采、盗采河砂的车辆予以处罚,对非法采砂业主和参与人员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组织成员单位联合执法,采取高压态势打击非法采砂、捕捞行为。加强对河道的日常管理,加强巡逻。疏堵结合,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法律常识,在规划的范围内合理采砂,劝导公民合理捕捞。
筛选部分良好水生生物栖息地河库作为保护地,严禁任何形式的开发、侵占、破坏。对水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的区域,提出植被种植、退鱼还湖、湖滨湿地和湖岸线清理复绿等综合整治工程任务。对濒危物种制定重点保护计划,对列入重现土著鱼类或土著水生植物清单的水体,以自然恢复为主,评估引种、增殖放流的科学性,考虑增殖放流等措施。开展重点区域的人工湿地建设。
加强环境应急协调联动,切实做好应急准备。加强环境应急预案编制与备案管理。以沿江涉危涉重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基于环境风险评估的应急预案修编,探索电子化备案。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推动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以饮用水水源等敏感受体和环境风险较高、事故频发区域为重点,针对有毒有害污染物或持续性有机物,提出流域重点断面在线监测设施建设任务,包括自动采样系统、监测系统、数据传输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水污染预测预报模型系统等。
进一步强化环境自动监测能力建设,对部分水质自动监测站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在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建设水质自动站;整合水利、水文、长委等部门设置的水质监测点位,规范统一地表水监测网络。
“十四五”期间随县各重要水体要新增水生态指标的监测,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水生植物及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完整性指数等生态指标的监测、计算、评估等。因此,亟需加强和提升随县水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加强监测人员业务水平培训,形成专业的采样、处理、检测、分析、评估监测体系,打造业务精良的高素质监测队伍。
充分运用大数据、GIS等技术,全面梳理、规范、整合各类环境信息数据,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集中共享、统计查询、综合分析,形成科学、全面、合理的环境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升级环保电子政务服务,搭建高效快捷的环保综合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和扩展生态环境局网站,开发环保公共服务平台和环保综合信息平台移动端,整合各应用系统移动端,丰富用户使用方式。
开展实验室分析能力建设,填平补齐随县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基础能力,拓展监测项目,配置高精设备,增强污染源解析和环境监测科研能力。
全面强化环境监察执法机构达标建设,为环境监察机构按要求配齐装备,加强队伍建设和业务用房建设,实现全县环境监察机构装备建设全达标。
根据随州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尽快出台《府澴河流域保护条例》,并以此为样本加快推进随县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工作。
加强水质预警及监测能力建设与水土污染防治规划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上下联动的生态保护修复长效机制。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