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依据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23年湖北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工作目标
持续深入推进我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3年年底,建成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4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自然村占比达到30%以,力争达到40%。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垃圾源头减量
1.倡导“光盘行动”,建立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反食品浪费法有关规定,引导消费者适量消费。(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科经局、县文旅局、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各镇人民政府,各场、景区、开发区管委会具体落实。以下均需各镇人民政府,各场、景区、开发区管委会具体落实,不再列出)
2.采取有效措施,禁止或限制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利用,对发现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及时制止或查处。(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随县分局、县科经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文旅局、县农业农村局)
3.严格落实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有关规定,避免过度包装。(责任单位:中国邮政随县分公司、县科经局、县市场监管局)
4.减少或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在旅游、住宿等行业推行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责任单位:县科经局、县文旅局、县市场监管局)
5.倡导“绿色办公”,推动办公场所无纸化办公,鼓励使用再生纸制品。(责任单位: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二)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建设
1.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按照满足分类要求,实用够用原则,完善城区居民小区、公共机构、公共场所、经营区域等场所垃圾分类收集点(站)建设;完善村庄收集站点建设,每个行政村至少设置一个生活垃圾收集站(房),具备可回收物分拣和有害垃圾暂存功能。(责任单位:县城管执法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
2.加快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县城区建成运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加快推进厨余垃圾收运处置,做到城区厨余垃圾单独收集、单独运输,集中处理;建制镇的镇区,要新建小型化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建成率不低于20%;农村地区宜采取单户或多户处理、村集中处理等模式,建设农村易腐垃圾处理站或堆肥点,实现农村易腐垃圾就近就便处理,农村易腐垃圾不出村。(责任单位:县城管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
3.完善有害垃圾收运体系。每个居民小区、行政村至少设立一处有害垃圾回收点,委托有资质的企业定期收集转运,确保有害垃圾能分尽分,安全转运。(责任单位:县城管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
4.配置分类运输车辆。配置满足分类需求的分类收运车辆,喷涂统一标识,各类垃圾运输车辆应达到密闭运输要求,规范生活垃圾分类运输方式。(责任单位:县城管执法局)
5.优化投放收集方式。推行沿街商铺、农村地区上门分类收集模式,推进撤桶并点,减少道路沿线垃圾收集桶设置。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改造,创新投放收集容器,方便群众投放,同步配置垃圾分类督导员,引导市民分类投放。(责任单位:县城管执法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
6.推进“两网”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回收分拣中心。逐步建立健全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包装物、废旧纺织物、废弃电子产品、废玻璃等可回收利用物品的全回收体系。(责任单位:县供销社、县城管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
7.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垃圾分类组织机构,充实工作专班力量。完善日常监管及检查考评机制,定期通报垃圾分类推进情况,严格兑现奖惩,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台账,详细记录生活垃圾来源、处理量、回收产出等基本信息。(责任单位:县城管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
(三)全面开展示范创建
1.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示范村创建活动。坚持区域推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试点建设。完成省定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示范村配额指标建设。(责任单位:县城管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
2.持续推进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定期对全县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推进情况开展检查评比,开展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遴选活动。(责任单位: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3.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建设。推动各类学校结合“荆楚美丽校园”“营养与健康学校”等专项行动,开展富有特色的垃圾分类学校建设活动,不断夯实学校垃圾分类教育基础。完成省定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配额指标建设。(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四)扎实开展突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
定期对道路沿线、河渠堰塘、田间地头、山坳林地等重点区域开展排查,全力整治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和随地焚烧等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立高水平的“户分类、镇(村)收集、县运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责任单位:县城管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随县分局)
(五)深入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1.以生活垃圾分类为载体,大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广泛依靠群众、教育引导群众、组织带动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责任单位:各成员单位)
2.持续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楼宇电梯广告,特别是新媒体等宣传手段,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形成党建引领、机关先行、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各成员单位)
三、工作要求
(一)健全体制机制。健全党建引领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党员下沉社区参与社区治理和居民自治制度内容,定期开展民主协商,研究垃圾分类工作。健全社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和公益活动。
(二)落实资金保障。各地结合实际统筹安排资金预算,支持生活垃圾分类系统项目建设及运营,整合美丽乡村、垃圾分类示范村等涉农建设资金,优先扶持农村垃圾治理体系及项目建设。
(三)强化督办考评。持续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城市管理和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年度工作考核。倡导各地积极探索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运营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智能化管理水平。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