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发《随州市2023年市校合作工作要点》的通知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3-09-10
  • 【字体:    

随州市2023年市校合作工作要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及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汉襄肱骨、神韵随州”目标定位,继续深化市校合作,持续加强校地校企在柔性引才、成果转化、科研平台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深入推进随州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1.找准切入点,不断熟化精准对接。瞄准目标精准发力。适时调整部分高校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梳理已签约项目,做好跟踪服务,实行销号管理。瞄准信息精准发力。广泛收集我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关联信息,推进相关高校与随州合作事宜。瞄准合作精准发力。积极组织随州企业参加高校毕业生线上线下招聘会;常态化邀请专家教授面向专技人员开展线上和线下技能培训;引导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科研成果通过云推介进行线上对接,做好线下签约服务。

2.找准着重点,不断深化柔性引才。瞄准“引才”加力发力。继续实施市级“科技副总”计划,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对接引进省级“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院士专家企业行”专家、“博士服务团”成员、科技专员;推进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工作,对口服务我市企业和农业合作社;推进“随愿之城·聚才之州”高校行活动,深化“双访双引双促”,提升柔性引才质效。瞄准“育才”加力发力。推动全市创业孵化器和人才超市运营管理提档升级,扶持一批创业项目;组织企业家、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专技人员等重点人才队伍培训,培育本土实用型人才;推进优质生源基地建设,打造各类交流合作平台。瞄准“留才”加力发力。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优质服务,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落实引进人才生活补贴、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政策;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后勤保障基地和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基地建设;健全人才日常关爱机制,大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氛围。

3.找准支撑点,不断优化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好人才平台作用。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就业基地建设,大力提升留随创业就业率。加强异地随州商会引才引智作用,搭建随州与异地高校院所对接合作平台。做好高校教师和干部培养基地建设,为来随社会实践的教师和干部做好服务。充分发挥好资源平台作用。加大高校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力度,推动我市优质农副产品进入高校采购目录。做好高校旅游度假基地建设,推进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工作,开展精准营销,提高来随研学游师生人数。

4.找准落脚点,不断转化科技成果。聚焦技术需求下功夫。县市区要收集更新企业“技术需求库”,各高校工作站要筛选完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库”,分析筛选有效信息,开展丰富多样的对接活动。聚焦科技服务下功夫。高校工作站要及时掌握高校最新科技成果,进行各种形式精准对接,充分利用科惠网、行业学会、院士专家市州行、小分队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推介活动,做好科技服务工作。

5.找准关键点,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树立务实意识。结合市委市政府打造“汉襄肱骨、神韵随州”的目标定位,围绕建设“专汽之都、现代农港、谒祖圣地、风机名城、新能基地”的专项目标,开展工作调研,以市校合作为切入点,直面现实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各地各部门明确需要重点推进的市校合作工作,加强与高校的市校联络载体建设,形成与高校的常态化联系与沟通。树立服务意识。各高校工作站工作专班选择与随州产业联系密切的专家教授,进实验室、工作室面对面沟通,并保持长期稳定联系。各县市区深入本地企业厂房、车间,切实了解企业人才和技术需求,当好校企合作纽带。树立责任意识。积极宣传市校合作工作动态,总结市校合作典型做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坚持市校合作工作简报制度,市校合作计划年度考核成绩纳入责任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考评范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