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田农作物应对持续强降雨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4-07-10
  • 【字体:    

7月9-10日,我县普降大雨,部分乡镇有暴雨到大暴雨,持续强降雨造成田间积水、农作物受淹、茎叶受损伤等情况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据天气预报,今后一个星期降雨仍将持续,为切实抓好当前在田农作物田管工作,降低气候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特提出如下田间管理技术意见,供参考。

一、中稻田间管理措施

(一)加强肥水管理。目前,我县水稻大部分处于分蘖末期,部分晚播香稻品种处于分蘖初期。对分蘖末期的水稻,要迅速组织排水,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控制无效分蘖;对处于分蘖初期的水稻,田间保持2-3cm浅水层,在天气转晴后,及时追施分蘖肥,促进有效分蘖,争取足够穗数,打下丰产基础。

(二)加强病虫防控。据病虫测报,我县当前病虫害发生情况总体低于去年同期,但雨后高温高湿环境,极易造成水稻病虫害重发、暴发。要密切关注水稻病虫害发生动态,加密调查频次,加大调查范围,及时发布病虫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发生达到防治标准时,及时组织开展防控工作。要抢晴施药,重点做好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控。

(三)加强应急处置。要积极应对强降雨造成的农田渍涝影响,一是排水保苗。迅速组织排出田间积水,避免长时间积水影响水稻正常生长。二是增施速效肥。渍涝之后,要及时增施尿素和氯化钾,提高植株的生理活性,促进苗情转化。三是加强病害防控。水稻受渍涝后,植株素质下降,易受病菌侵染。要根据病害发生情况,科学选择对口农药在无雨天尽早喷药防治。

二、玉米田间管理措施

(一)及时排水。一旦发现田间积水,及早根据积水情况和地势,采用排水机械和挖排水沟等办法,尽快把田间积水和耕层渍水排除,减少田间积水时间,降低田间土壤和空气湿度,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二)及时中耕。进行中耕松土和培土,以破除板结,散墒通气,防止沤根,通过改善土壤通透性,使植株根部尽快恢复正常生长防止后期倒伏。

(三)及时补肥。以施速效氮肥(尿素)为主,并辅以磷钾肥,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补充适量的微肥。施肥量的多少应根据植株的受害程度、土壤肥力和作物生育期而定,原则上是分期少施为宜。

(四)防治病虫害。洪涝过后,田间温度高,湿度大,玉米易发生病虫害,要注意预防草地贪夜蛾、玉米螟、茎腐病等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应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作物长势长相,及时进行田间调查,选择合适的农药和剂量进行防治。

三、蔬菜田间管理措施

(一)强化降涝排渍。设施蔬菜基地要及时清理、疏通围沟,以防雨水灌入棚内。露地蔬菜基地要做到腰沟、厢沟、围沟三沟相通,确保雨下快排,雨止沟干,畦面厢沟无积水,外防洪水倒灌,内防内涝持续。受淹菜地应尽早排涝清淤,排除田间积水,减少淹渍时间,减轻受害程度,保护蔬菜根系健康生长,减少因积水和渍害导致的蔬菜窒息死亡,避免蔬菜提早罢园。

(二)科学应对暴雨。一是要加强设施修复。对受损的大棚骨架、立柱、棚膜等及时进行整修,增加支撑、补充压膜绳,避免次生灾害。尤其注意雨后棚脚容易松动,要及时检修加固,防止大棚倒塌。二是加强田间管理。扶正倒伏的蔬菜植株,摘除腐烂枝叶,减少相互挤压,并适当培土壅根。待土壤干爽时及时进行中耕松土,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根系活力,防止沤根和土传病害的发生。三是及时追肥。暴雨过后蔬菜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较差,在蔬菜恢复正常生长之前,不宜施速效肥,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及时喷施叶面肥,一般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0.5%尿素液喷施,促进蔬菜迅速恢复生机。四是及时防治病虫害。暴雨天气造成湿度增大,易引发病虫害加重,主要有疫病、炭疽病、根腐病、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及烟粉虱、豆野螟、小菜蛾、斜纹夜蛾等。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推行绿色防控。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深埋,对株穴喷药以防传染。农药防治需在雨住天晴后进行,注意安全间隔期。设施蔬菜换茬期可进行高温闷棚。

(三)及时抢收抢种。对商品性成熟的在园蔬菜要及时组织采收上市,增加市场供应,减少灾害损失。对部分出现死苗、缺苗的田块,做好抢种、补种工作,对腾空的田块突击抢播快生菜,如小白菜、夏大白菜、生菜、苋菜、香菜、菠菜等,增加菜农收入。

随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