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涛委员:
您提出的《随县应将中药材产业打造成第三大产业》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县是炎帝神农诞生地,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随县中药材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中药材产业初具规模。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县农业农村局及其他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实施“强县工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努力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继香菇、石材后的第三大产业。
1.加强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县委县政府根据随县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规划重点发展香菇、粮油、畜禽、果蔬、药茶、油茶、兰草七大特色产业,为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2.加强中药材产业组织领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成立了随县农业链式高质量发展指挥部,县委副书记姜辛辛任指挥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成凤、县政府副县长何仁章、县政协副主席徐品强任副指挥长,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指挥部按“‘链长+链主+链创’三链协同”模式,推动七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发展。药茶链由县政协副主席徐品强任链长,湖北中兴食品有限公司、随县鸿发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为链主,武汉轻工大学为链创单位,县科经局为牵头单位,明确了专班工作职责,强化了中药材产业的组织领导。
3.中药材产业特色和优势初步形成。一是中药材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我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按照“一镇一品”思路,着力打造中药材特色小镇。例如,高城镇依托随州市鸿发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随州市三元土特产有限公司打造“中药材小镇”,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00余亩,中药材加工出口龙头企业2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7家,中药材年出口2000余万美元,2023年被省农业农村厅评定为中药材产业“一村一品”示范镇。新街镇以湖北永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依托打造“艾草小镇”,全镇有8个村种植艾草,总面积达到8000余亩,带动8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二是中药材出口优势地位持续巩固。2023年全县中药材出口2000余万美元,占全省中药材出口30%以上,优势非常明显。随州市鸿发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持续稳居全省中药材出口第一的地位,提升了随县中药材产业在业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也拓展了全县中药材的销售渠道,为发展中药材产业解除了后顾之忧。
4.中药材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在农业链式高质量发展指挥部和药茶链工作专班的指导下,形成多部门联动格局,助推随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作为药茶链牵头单位,负责调研了解产业链发展现状,掌握全面情况,特别是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制定本产业链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同时,为中药材出口提供政策咨询,帮助出口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县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多次赴省农业农村厅汇报随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同时,组织开展中药材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生产管理水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力做好用地要素保障服务,指导镇(场)编制村庄规划,合理布局农业发展空间,充分保障艾草等中药材项目用地需求;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立足于服务“三农”工作大局,积极打造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大力推进包括中药材在内的特色农副土特产品购销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在农产品上行、市场营销推广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县乡村振兴局可以根据省消费帮扶相关政策认定部分艾草产品加工企业为扶贫企业,相关产品为扶贫产品,在销售渠道和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购买上给予相应支持。高城镇党委政府出台《高城镇优化服务中药材产业发展环境10条》,持续优化中药材小镇建设社会环境,制定中药材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壮链方法措施,努力把“中药材小镇”做大做强。
随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27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