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超等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合作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提案中的建议十分中肯,对于您们所提的建议我们目前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关于“整合片区资源”的建议
做大村级集体经济“蛋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话题,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石。随县在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后,不断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方法、新路径,深入开展“三清两建一提升活动”,盘活各方资源,探索组建乡村合作公司,通过抱团发展,以“三清”打底,“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开路,“三改”(改革政策支持方式、改造农村合作社、改善要素流入环境)立柱,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入集体经济,鼓励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和产业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宜商则商,自主开展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通过经济的手段建立起契约式、分红式、股权式利益联结纽带,促进农村与农民深度参与产业链、分享利益链。形成了村企股份合作型、旅游撬动型、资源开发型、劳动服务型、产业带动型等形式多样、特色凸显、资源优化的乡村合作公司。截至目前,全县发展乡村合作公司203家。其中,镇级20家,村级183家。实现营业收入达1.62亿元,纯收入3632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达到2000余万元,带动12000余户农户业实现再就业,户均增收达2600元。已有18家乡村合作公司进行了分红,分红金额达275万元。集体经济过10万元村占比达到85.26%。
二、关于“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方式”的建议
一是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2023年7月,我县新街镇姚庙村入选国家级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村。目前,已按时间节点顺利完成试点工作。试点村新签土地承包合同562份,95.1%的农户原有承包地继续保持稳定,4.9%的农户因分户、合户等原因原有承包地进行了小调整。在试点工作中,我们坚持农村改革发展与农民利益并重,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承包土地分散经营的矛盾难题,采取“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村集体+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发展社会化服务带动型和土地流转集中型两种经营模式。一方面,依托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协调作用,积极为小农户提供农业生产全产业链条服务,服务对象辐射全村农户,面积达1600余亩,亩均节本增收150元,农户累计节本增收24万元,村集体每年可实现占股分红3.15万元。另一方面,在全面完善二轮土地确权的基础上,鼓励农户将零散的土地流转给4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全村流转面积达3000余亩,涉及农户500余户,户均增收2400元。
二是实施“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我县是湖北首批“小田并大田”10个县市区改革试点之一。我县选取了尚市镇王家河村、新街镇姚庙村、安居镇张畈村、澴潭镇梅坵村等4个村作为试点村。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实施,目前已完成“小田并大田”试点示范完成项目区面积1.3万亩。其中:姚庙村建设规模6113亩、梅坵村建设规模2909亩、张畈村建设规模4601亩。截至目前,随县共调查细碎化小田块14665亩,覆盖农户2846户,将主要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小田并大田”工作,探索项目结合型、主体引领型、农民互换型等多种“小田并大田”模式。
三是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在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农村产权交易规范化建设好经验的基础上,我县结合自身实际,依托随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了县级平台--随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全县20个镇(场)、开发区、风景区依托乡镇财政所,成立乡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村级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组建了村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点,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提供服务,全面推广使用“数字农经网”,开展网上交易,达到了服务网点全覆盖,实现了省、市、县、镇、村五级网络互通。截至目前,全县产权流转交易达到144宗,交易金额达到3359.1万元,其中线上交易12宗,交易金额达到1153.65万元。
四是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随县模式”。针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点多面广线长,涉及环节多、主体多,一个服务主体只能提供某一环节或部分环节的服务的现状,随县积极探索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三清两建一提升”专项行动,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优势,以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为平台,建立“1+X+N”资源优化统筹模式(“1”即一个镇级社会化服务公司;“X”即若干村级乡村合作公司;“N”即指能最大范围统筹的全镇农业技术、人才、机械设备、资金等有形资源,以及市场品牌、流通渠道、组织协调等无形资源)。依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大力培育多元化专业服务组织,形成“政府引导、部门参与、公司带动、全链收益”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共创办20家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打造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完整社会化服务链条,服务耕地68万亩,约占全县耕地的三分之一。
三、关于“进一步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的建议
我县立足随县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出台奖补政策,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实施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战略,引导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商标意识、品牌意识,在“二品一标”认证、进口国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地理标志和原产地农产品保护、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农产品品牌宣传与推介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打造一批优势农产品品牌,增强农产品综合竞争能力。重点支持“大洪山”牌香菇、“编钟”牌泡泡青、“万禾山”牌黑蒜、“二月风”牌葛粉等继续创建精品名牌,打好“随州香菇”、“随州香稻”两张公共品牌名片,积极组织和利用各种展会,宣传、展示和展销龙头企业产品,提高品牌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截至目前,“随州香菇”“洪山鸡”“随州泡泡青”“随县油桃”成为地方公共品牌;51个产品获得“二品一标”认证。“神农随礼”成为县域公用品牌,香菇品牌价值跃升至111亿元,居全国食用菌行业首位。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各位委员给我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工作实际,加强乡村合作发展,全力抓好工作落实,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随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28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