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目标
“十四五”时期,随县市场监管局规划将继续按照上级决策部署,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市场导向、标准引领、质量为本的质量强县体系,形成法治保障、科技支撑、多元共治的市场治理格局。
二、工作思路
随县市场监管局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省、市、县的总体要求,高起点推进商事制度改革,高要求落实“四个安全”主体责任,高标准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打造良好竞争和消费环境。认真落实服务发展、市场监管及消费维权等职责,为全县“两地三区”“五个随县”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三、主要举措
(一)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重点围绕“准入不准营”、市场主体退出难等突出问题,推动改革向纵深拓展。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认真落实分类管理,通过“照后减证”实现“减证便民”。继续深化“多证合一”改革,积极推进“210”和“证照联办”升级,继续降低企业准入成本,实现企业开办更加优质高效。进一步推进企业注销制度改革,简化企业普通注销程序,完善企业简易注销制度,实行企业注销“一网”服务,解决企业注销难、退出难问题。继续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名称自主申报等企业准入便利化改革,进一步降低投资创业的制度性成本。深化食品经营许可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食品药品追溯系统的建设。全面推行线下“一窗通办、异地可办”、线上“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容缺办、我帮办”,推动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应用,实现证照互认通行,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帮市场主体疫后纾困解难。力争全县每年新增市场主体8000户以上,其中新增农专60家、家庭农场80家,市场主体总量突破7万户,实现市场主体总量、企业类市场主体户数“双增长”,企业户数在全县市场主体总量的占比明显提高。
(二)持续建设质量强县。纵深推进质量强县创建,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实施精品名牌培育工程,通过制定方案、明确责任、部门联动等各项举措,到2025年,全县“二品一标”达到90个,培育国际知名品牌5个,新增区域公用品牌5个。落实“香菇十条”,推进“两香一油”等产业精深加工,重点发展壮大现有“随州香菇”、“随州香稻”、“随州泡泡青”、“随州芽茶”、“随县油桃”、“随县葛粉”、“随县万和兰花”等现有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培育创建“神农有机茶”、“车云山茶叶”、“殷店大米”、“随县葡萄”等区域公用品牌。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战略。“十四五”期间,从“十三五”时期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件以上实现目标翻一翻达到30件以上,同时,在确保年专利申请量300件基础上,重点推动发明专利技术产业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强计量、认证工作,规范市场计量秩序,优化计量服务水平,完成检测服务企业3家以上。加快推进辖区企业申报湖北省标准化示范项目。到2025年,力争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新申报获批随县葡萄、万和猕猴桃等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形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全市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和优质产品,进一步在全县范围内着力打造一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服务,切实营造品牌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
(三)持续抓好市场安全。遵循“四个最严”要求,严守“舌尖上的安全”,深入开展食堂、餐饮、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等专项行动,重拳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继续推广“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在学校食堂、中央厨房和集体配餐单位推广“明厨亮灶”工程,安装监控设备,建立网络厨房、视频厨房;强化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管,及时有效控制药械风险,保障公众药械使用安全;抓好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电梯、大型游乐设施、气瓶、锅炉等特种设备监管,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督促特种设备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提高市场监管综合效能。
(四)持续维护公平竞争。围绕涉及民生领域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着力整治假冒伪劣、虚假违法广告、网络违法、违规定价、传销、非法集资、长江禁捕、教育培训等直接影响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力度,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进一步做好行刑衔接工作,加大大要案件查办力度,争取案件查办的数量、质量和案件影响力等业绩指标有新提高;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机制,争取查办大案要案;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水平,着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广覆盖、全流程、多方位监管,实现对同一对象“综合查一次”,抽查结果共享交换、互认互用。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各类市场主体,落实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容错清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五)持续着眼改善民生。积极开展消费维权进社区、进村居、进学校的活动,五年内实现全县所有社区、村居均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服务站每个季度开展一次消费主题活动;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每个季度向辖区中小学师生宣讲一次科学消费知识,每个季度组织市场主体开展一次消费维权法律培训,全面提升随县消费环境建设;全力推进“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活动,为全县提供更高品质、更加安全的食品、食用农产品,助力消费升级和提升城市品位,未来五年计划随县创建“放心消费示范街(超市)”数量达到10家。加强12315消费维权体系建设,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12315消费维权体系,实现“一号对外、集中管理、便民利企、高效执法”工作机制。
(六)突出本地品牌培育,以标准化引领农业提质。一是解决“叫好不叫座”问题,各级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作用,把农业标准化深入落实到农业生产中,以标准化实现种子培优、土壤改良、技术更新、产品分等级,增加产品美誉度,培育湖北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切实解决有品质无品牌、“叫好不叫座”问题。二是解决“丰产不丰收”问题,运用大数据资源整合作用,推进循环农业、智慧农业等标准化建设,改变农业生产在地区、品种、品级等方面结构性不平衡,切实解决农民丰收了但产品滞销、跌价,收入不增加的问题。三是解决“争多不争优”的问题,要学习浙江“品字标”“上海品质”等先进做法,充分运用质量、标准、合格评定、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多种手段,打造一批国内国际知名区域公共品牌,促进随县优势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切实解决本地农产品品牌“多而不强”的问题。重点支持“大洪山”牌香菇、“神龙”有机茶、“编钟”牌泡泡青、“二月风”牌葛粉、“万禾山”牌黑酸蒜等产品打造全国知名品牌。三是加强品牌整合营销。进一步整合品牌资源,引导种类相同、品种相近的龙头企业、专业组织使用公用品牌和自主品牌,形成“一品双牌”。组织和利用各种展销会,宣传、展示和推广企业产品,提高品牌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鼓励龙头企业进行广告宣传,提高品牌影响力。
(七)持续优化知识产权。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水平,通过线上线下培训,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强化对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的监管,坚决打击知识产权代理的违法违规行为。力争到2025年随县累计专利申请达3000件,获得授权专利累计达1000件,筑牢“湖北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基础,帮扶10家企业获得专利质押贷款,指导10家以上企业自主专利研发。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