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之效,是我国劳动人民最早认识和临床应用的药物之一。用艾草保健治病在我国历史悠久。西周至春秋中叶流传的《诗经》中就有文字记载,孟子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名言。我国最早的医书《五十二病方》,第一部中医理论《黄帝内经》、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等都对艾草应用有记述。战国时期扁鹊用艾做灸,治百病,成神医;汉代张仲景,其《金匮要略》中,有20多个方剂用艾。艾草广泛的治病保健功能备受老百姓喜爱。另外中华民族用艾灸保健治病的传统在世界上都颇有影响。与我国文化渊源较深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都有应用艾灸的社会基础。
艾绒是由艾叶经过反复晒杵、捶打、粉碎,筛除杂质、粉尘提取而得后应用到艾条制作的原材料。艾绒其实也是灸法所用的主要材料。质地以陈年者为佳。中医认为艾灸能够“透诸经而治百病”,有温经止血、通经活络、祛寒除湿、保健防病等功效。根据艾绒的功效,制作人们日常生活中保健用品,如艾绒肚兜、枕头、坐垫、鞋垫、艾绒衣物、各种护具(护膝、护腰、护肚等)及艾绒被子和艾绒泡脚袋、沐浴包等等众多艾绒制品。艾叶除做艾绒以及药用外,还作为食物原料和保健茶饮用。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艾草青团就是用艾叶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一般在清明节食用。艾叶除了大量用来制作艾绒,生产艾条、艾绒肚兜、艾绒枕头、艾绒被子等艾绒制品以外,还被制作成艾叶精油、艾叶香皂、艾叶沐浴露等日化用品,用途十分广泛。
近年来,艾叶的价格上涨,在一定的环境原因中是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对艾叶制品的需求增多。一方面,艾叶野生资源产能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而家种产能,虽然近两年迅速扩张,但尚未跟上需求增长节奏。同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艾叶不怕超期储存,艾绒更是有越陈越好之说。多数艾绒厂都会做大量的陈艾绒储备,以做为高价产品销售,无形中又加大了艾叶的需求量。
艾草喜温润、怕水浸,湖北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很适合其生长。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村民收入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根据上级领导指示精神,针对墩子湾村的实际情况和艾草市场需求量大的特点,2019年底,经墩子湾村“两委”班子集体讨论,成立了随县五人行种养殖合作社,采取合作社+村集体+村干部+贫困户的模式,总投资80万余元发展艾叶种植300亩,连翘150亩,村集体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带动劳动力参与务工。其中附近脱贫户33户108人,通过土地流转户平均增收200元/亩,以工代劳人均收入1000元左右。
2022年,为响应新街镇镇政府安排,将新街镇建设成为艾叶种植大镇的号召,墩子湾村两委班子经讨论决定,再扩大艾叶种植200亩,增加村集体年收入在25万元左右,带动附近农户60户200人左右,通过土地流转户平均增收200元/亩,以工代劳人均收入1000元左右。新街镇将全力打造“万亩艾叶”种植基地,随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积极开展艾草种植技术指导,鼓励和引导农户发展艾草种植实现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产,为推进产业扶贫、助力贫困户增收注入新动力。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