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军林、陈时飞、刘勇、雷春梅四位委员:
你们联名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助推随县争创“中部百强县”的提案》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的六个方面23项重点任务,其中12项直接涉及市场监管工作。市场监管局一直以来对此十分重视,做了大量工作,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助推随县争创“中部百强县”。
一、为随县争创“中部百强县”成势见效作出市场监管新贡献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市场监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意见》部署要求,着眼服务“强县工程”的“4+5”攻坚机制、“5511”产业体系,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随县高质量发展。
(一)市场主体扩量提质。2022年,全县新登记“四类”市场主体11115户,占全年总目标(10520户)105.65%。全县市场主体总量达64450户,比上年增长20.1%,其中企业7296户、个体工商户55189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0%、26%。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窗口、站所20个。2022年,组织茂盛生物成功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指导随州珠峰钢构申报PCT国家专利,全县有效注册商标总量突破3800件,新增一件“随县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累计达7件,“随州芽茶”入选省荆楚品牌地标培育项目,“晨耕”驰名商标入选荆楚品牌国际注册与维权项目,帮扶2件商标实现500万元质押融资的零突破。
(二)构建公平竞争统一大市场。2022年,以“三品一特”为监管重点,定期开展隐患排查,严守安全底线。强化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包保落实,204家餐饮经营单位实现“明厨亮灶”,1460家食品经营户张贴公示牌,全覆盖检查全县202所学校食堂。对6家食品生产小作坊提档升级予以奖补4.5万元。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监督抽检(查)合格率分别达97.8%、99.2%和95.3%,同比提高0.34、0.06和0.77个百分点,药品星级管理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全年受理消费投诉举报1181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0万元。聚焦重点领域,加力做强主责主力,“铁拳”行动共查办民生领域违法案件564件,首次成功办理一件网络传销大案。公平竞争审查新增和存量政策措施72份,查处不正当竞争案9件,着力构建公平竞争统一大市场。深入开展打击养老诈骗、医疗美容、治理涉企收费等25项专项行动,深化创新提速法治、信用和智慧三个监管。
(三)持续优化行政审批服务。2022年,围绕“放管服”改革,实行“一网通办”“一窗受理”,通过“五并一提升”(即“并窗口、并材料、 并流程、并核查、并证件,提升便利度”),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周期提升服务。将23个行业纳入“一业一证”改革。围绕“中国香菇第一县”发展目标,在省市局大力支持下,随县获得省级食用菌质量检测中心筹建。在民生领域开展“星级药店”评选、7天无理由退货示范一条街、放心小吃一条街、放心超市创建活动。
二、市场监管四个方面发力为“强县工程”赋能添彩
今年5 月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总体工作方案和近期举措。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更好利用全球先进资源要素,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市场监管局从四个方面贯彻落实,在四个方面发力为“强县工程”赋能添彩。
(一)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
1、健全统一的准入退出制度。推动《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在随县实施,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名称、住所(经营场所)、经营范围等登记许可制度规范。完善登记注册业务系统功能,积极推进市场主体登记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企业名称一次核准率达到90%以上。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普遍实行“非禁即入”。
2、持续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对标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试点,推进企业开办“210”标准拓展到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全流程。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动“四扇门”措施落地见效。拓展“一业一证”改革到25个行业,推广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探索推行“一诺通”准营、“一键通”变更和“鄂企通”(企业码)“一码通”应用,扩大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证照应用场景,规范各类许可业务操作指引,提升登记注册审批服务效能。大力推进“一事联办”“一网通办”“一窗通办”“跨省通办”,探索“一证准营、一码亮证、一照通行”模式。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7万户。
3、全方位地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随县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深入开展“新春创业服务月”、大学生创业“育苗”、市场主体“壮苗”等行动和“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周”活动。推进市场主体登记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指导各地进一步强化“个转企”政策支持。运用我省先后出台“黄金30条”“新30条”和持续深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若干措施“25条”等纲领性政策,抓好中小微企业发展,着力深化准入改革、准营改革、准出改革。
(二)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统一
1、深入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发挥“县质强办”统筹协调作用,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大力开展质量月文化宣传活动。深入实施“万千百”、公共服务和重点产业链(产业集群)三大质量提升行动。开展“两香一油”产业集群质量提升。指导15家中小微企业开展对标达标质量提升,培育2家以上标杆企业。推进服务业质量提升,鼓励企业做出优质服务承诺,到今年底,力争全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达到8个,新培育驰名商标1个,新增注册商标500件,有效注册商标突破4000件,随县专利授权数量同比增长10%以上。做好楚花香、二月风、宝珠峰等商标推选湖北省第三批优势商标名录及我最喜爱的湖北品牌大赛。积极引导“随县白麻”、“随县黄金麻”、“随县油茶”集体商标注册,扩大区域石材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
2、深入实施品牌提升行动。组织企业参与长江质量奖、编钟质量奖申报工作,讲好“随县质量故事”,争取更多企业获奖,提升随县整体质量水平和品牌美誉度。做好年度质量工作考核,加强质量强县各项工作协调督办,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
3、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制,加大网络侵权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领域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有效衔接,积极探索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和维权援助示范建设工作,全面梳理辖区内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使我县专利数量和质量有显著提升。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转化对接和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
4、加强质量标准供给力度。推动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推进全域标准化发展提升全社会标准化意识,加强标准宣传宣贯。指导15家企业开展对标达标质量提升行动,推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采取按一定比例抽查方式对网上自我声明公开的企业标准进行监督管理,持续推进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创新实施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推动检验检测服务向产业链全过程延伸。引导企业(组织)申报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助推产业发展。加强商品条码管理。加快推进湖北省食用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
5、加强民生领域计量监管。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针对企业存在的计量需求和突出问题,帮助提供解决方案。抓好对燃油加油机、衡器、民用四表、医用计量器具、定量包装商品等重点领域计量监管。配合卫生教育等部门做好综合防控少年儿童近视工作,开展眼镜制配场所计量专项检查“回头看”。深化充电桩计量监管创新。
6、提升消费服务质量。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推动放心舒心消费建设。严格规范12315平台投诉举报工作流程,合理界定恶意索赔行为,稳步推进“诉转案”和加强消费维权。做好“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消费体察”等系列活动,积极培养消费者维权意识,完善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全过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当好民情民意“传声筒”。开展“药品消费示范点”及放心消费示范一条街创建。打造“放心消费在随县”升级版,培育一批创建示范商户、维权站、街区,强化消费欺诈等专项执法。
(三)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
1、完善统一市场监管规则。推进“互联网+监管”建设,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推进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制定联合抽查计划,把更多的监管事项纳入部门联合抽查,推进落实监管部门、行业组织联合惩戒措施。建立完善信用修复机制,推动信用修复网上办理。建立严重失信退出机制,协同开展长期未开展经营活动企业的清理工作。抓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开展无证无照经营专项治理,深化信用提升行动,加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协同执法办案系统信息公示率达100%,探索建立守信激励、联合惩戒、标签化管理等制度机制。加强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推广应用手机年报小程序,2023年度全县企业综合年报率不低于上年度全省平均水平。
2、强化统一的市场监管执法。深化市场秩序治理,持续深入开展民生领域“铁拳”专项整治,加大市场监管重点领域案件查办,持续推进打击线上线下侵权假冒白酒专项整治、扎实开展“长江禁捕打非断链”专项行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组织重点领域、重点市场、重点环节、重点产品整治,查办一批大要案,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形成震慑。积极探索电子数据取证和网上办案,进一步推进协同执法办案系统信息化和规范化。统筹抓好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确保市场监管领域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全面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向纵深发展,营造宽松包容的制度环境。力争全年办理各类经济违法案件突破1000件。
3、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围绕省市局总体规划,完善信用公示系统、互联网+监管、鄂食安、协同执法办案、产品质量监管、特种设备监管等智慧监管工作任务,充分发挥智慧监管平台数据实效。配合上级局做好“三网一中心”智慧监管网络建设。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平台两条主线,做好数据对接。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建设覆盖面更广、功能更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开通商事登记全业务自助一体机,实现跨省秒批“掌上办”。
(四)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
1、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积极协助配合省市局开展反垄断调查,持续清理妨碍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督导本级成员单位对新政策措施及规范性文件的自我审查制度严格落实到位。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紧盯民生领域,加大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力度,纠正地方保护、指定交易、市场壁垒等行为。
2、强化反垄断执法。研究制定反行政垄断工作指引,加大对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执法力度,依法纠正指定交易、限制商品要素在地区间自由流通、阻碍异地经营、妨碍公平竞争等行为,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加强对原料药等重点领域和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依法查处指定交易、强制搭售商品、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垄断行为。
3、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开展“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提升服务月”活动。组织开展“护名优”专项执法行动,加大对仿冒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诋毁、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加强新型传销行为研判和规范直销,继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增强执法合力,重点打击人员聚集型传销和网络传销,推进“无传销城市”创建。常态化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清理,加强交叉检查和督导,确保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应清尽清、应改尽改、应废尽废。
随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5月12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