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司法局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2-05-05
  • 【字体:    

2021年,随县司法局在县委、县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市司法局的正确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全面依法治县年度目标任务,遵照“一个统筹四项职能”的司法行政工作定位,强弱项、补短板、治痛点、举亮点,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工作能力和水平,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党的领导,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筹备召开了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印发一系列文件,迎接了省、市法治政府督察。组织开展县政府领导及政府部门领导、执法人员旁听行政诉讼案件庭审2次,将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列入年终述职内容。

(二)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积极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配合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完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复核工作。加强“互联网+监管”系统的应用,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审慎监管的协同联动。在全县开展涉企行政执法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涉企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对10家涉企行政执法部门开展案卷评查,评查发现行政执法问题23个,全部进行了书面反馈和整改。开展涉企行政执法自查自纠,根据市涉企行政执法专班交办,督促县住建局纠正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处罚对象错误和违反一事不二罚原则,被申报为全省典型案例。全面清理行政执法主题和行政执法人员编制,组织全县976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行政执法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89.87%,在全市各参考单位中名列第二。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共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23件,继续有效19件,宣布失效4件。县政府法制机构出具合法性审查法律意见书41件次,办理法律事务100余件次,列席县政府常务会议19次,开展案件研讨7次;复议机构收到行政复议申请24件,受理案件21件,审结19件。

(三)坚持法治引领,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涉企法律服务,针对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等困难,在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大力开展“营商环境大走访大服务暨送法律进企业进园区”活动,提供专项公证服务,办理专项公证服务56件,提供法律咨询152次,排查化解涉企矛盾纠纷22件。

(四)坚持普法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加强民法典宣传教育,成立民法典普法宣讲团,送法律进园区、进社区、进校园,发放普法宣传资料8000余份,举办集中学习100余场,受众1.2万人次。抓实“法宣在线”网络平台学习,全县79个单位2437名人员注册参学参考,参考率100%,及格率100%,优秀率94.5%。大力推进法治阵地建设,在万福店凤凰山村、万和镇走马岭村、倒峡村、新街镇联合村等地建成法治文化广场,全县村级法治文化示范点达到43个。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与随县法院共同成立“随县民商事纠纷调解委员会”,聘请5名特邀调解员,采取常驻诉讼服务中心的方式参与诉前案件调解。调解委员会共调解案件659件,其中调解成功35件,调解撤诉28件,使用平台调解案件1290件,其中调解成功631件,调解成功率近50%。

二、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随县司法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将继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和中央、省、市对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系列部署,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法治随县建设水平。

(一)进一步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高位推进法治建设工作,及时学习、传达、部署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建立常态化机制。强化考核监管及督察问责,坚持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法制度,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党政主要负责人重视、职能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局面。力争随县在年终全省、全市绩效综合考核中增分进位。

(二)切实发挥县委依法治县办统筹督办、协调推动作用。支持县委依法治县办开展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加强与各成员单位沟通联系,支持依法治县各协调小组经常性开展工作,定期掌握工作动态,及时向县委依法治县委员会和县委常委会汇报,推动工作落实。

(三)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政府议事规则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决策政府事项,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强化执法人员管理,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全流程监管。健全法律顾问及公职律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及公职律师参谋助手作用。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监督依法行政、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功能作用。

(四)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围绕随县争创中部百强县的目标,落实好公平竞争与合法性审查制度,依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建立涉企错案甄别纠正机制,依法审慎决定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企业和企业家采取强制措施,最大程度减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开展好重点执法领域监督检查,对涉及营商环境执法规范化进行监督检查。建立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对容错清单实施动态化管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