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厕所革命工作部署和市、县农村改厕工作要点相关要求,进一步巩固农村改厕提质年工作成效,坚定不移推进全镇农村户厕建改,用“小厕所”做实“大民生”。
一、落实改厕工作责任。落实“市级统筹协调、县级督促指导、乡镇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将农村户厕改造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宜居品质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加强上下联动,强化协同配合。我镇把农村改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村庄清洁行动检查考核内容,及时解决农村厕所建改中的问题。
二、科学选择户厕建改模式。各地因地制宜选择简单实用、成本适中、技术成熟、群众接受的建改模式,分类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或接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原则上人口较聚集的区域,采取集中或接入污水管网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人口分散的区域,采取砖砌、预制或现浇小三格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严控工程和产品质量,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用一个好一个。
三、积极完成建改任务。按照愿改尽改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采取自下而上、逐村逐户摸排方式确定了全年90户改厕任务。各村按时按量完成目标、制定工作计划,绑定“一户一码”。
四、问题厕所及时整改销号。常态化开展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建立问题户厕摸排整改合账,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间节点等,实行销号管理,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对因施工不到位、产品质量不过关等导致的问题厕所,要立行立改,确保群众满意;因技术模式不适宜等造成的问题厕所,要尽快纳入新建改计划,确保在“十四五”末实现销号。
五、鼓励开展先建后补试点。按照全省开展先建后补试点要求,积极探索农户自愿按标准改厕、政府验收合格后补助到户的奖补模式,鼓励在农户分散居住且建改任务。要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建后补机制。要把好厕具产品质量关、施工质量关竣工验收关,确保农户自建厕所符合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和粪污无害化处理效果。
六、规范户厕建改档案质量。严格落实农村改厕建档立卡制度,完善农户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改厕模式、改厕前中后相关图片及验收记录等信息。实行月调度制度,核查农户信息户厕现状及数量、改厕合账信息、每月调度信息与全省户厕改造管理系统数据是否一致。针对核查出的问题逐一进行整改,实现实际数、系统填报数、台账记录数信息一致。
七、加强改厕资金使用管理。坚决做到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保证资金按合同、进度拨付,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八、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依托湖北省农村改厕APP“一户一码”,推进一键报修、一键清掏、一键申请改厕等功能落地落实,健全日常巡检、设备维修和粪污清掏等管护体系,畅通后期维修管护渠道,打通农村厕所革命“最后一公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政府引导、农户付费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管护机制,鼓励通过公益岗位吸纳或招聘村民组建村级厕所管护队伍。
九、持续强化正面宣传引导。深入宣传改厕政策和卫生知识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一户一码”、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引导群众主动改厕、参与改厕、监督改厕,学习掌握无害化卫生厕所使用和化粪池管护常识,提升户厕建改质量和管护成效。认真发掘和总结推广基层典型经验,开展“最美厕所”创建评选活动,多层次、多方位宣传推进农村改厕新成效,展示农村新风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十、畅通改厕问题反馈渠道。各村开展引导农户用好“一户一码”系统工作,指定专人实时跟踪检索农村改厕数据信息,定期督办解决改厕系统中农户反馈的问题,建立与暗访核查、审计评价、信访等问题线索共享机制,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调研督导,持续用好新媒体、举报邮箱等平台,多渠道收集问题线索定期梳理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强化结果运用,对问题较多的予以通报,情况严重的约谈曝光,倒逼各地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