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镇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2-04-18
  • 【字体:    

2021年以来,我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依法行政、法治惠民,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为促进全镇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2021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要成效

(1)领导重视,各部门协调配合,确保法治乡镇创建活动落到实处。一年来,全镇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党委对法治乡镇创建活动工作的领导。党委、政府成立了开展法治乡镇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并及时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讨论通过了今年开展法治乡镇创建活动工作目标任务。镇法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督查职能作用,各村(居)、各部门按照法治创建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加强领导,把法治乡镇创建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实行领导负责制和绩效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具体工作人员,确保法治乡镇创建活动工作在村(居)、各部门真正落到实处。普法和创建工作经费保障落实到位。

(2)以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为基础,以“推进六进”为载体,全面推进法治乡镇创建活动。一是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我镇围绕“法治淮河”建设的各项工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举办“建设法治淮河,构建和谐社会”、“3·15”消费者权益法宣传活动、“6.26”禁毒宣传日等宣传活动,积极开展法治乡镇创建活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镇司法司牵头在全镇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充分利用镇广播、村(居)广播作为普法宣传阵地,司法司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拓展了法律宣传的社会覆盖面,增强了时效性。二是党政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我们重点在机关干部中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将领导干部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坚持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举办讲座、培训会2次,参加人次60余人,不断创新学法形式,增强学法用法的效果。三是公务员学法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树立法治乡镇观念,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认真抓好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公共执法能力。举办学法讲座一次,参加人次30余人,通过法制讲座、集中培训、年度普法考试、年终考核等加强公务员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养公务员有权必有责、有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法纪观念。四是抓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强化辖区学校法治教育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抓好在校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将法律基本知识列入政治课、思想品质课考试内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治教育网络,继续充分发挥兼职法治副校长、青少年社会事务工作者和志愿者、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工作格局。举办法治讲座2次,参加人数3000余人,同时由法律工作者给在校中小学生上法律课,使广大青少年受到生动的法治教育,收到良好效果,从而逐步建立健全“校园、家庭、社会、政法”四位一体的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网络。五是村、社区居民的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充分借助各村、社区中的可利用资源,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在村、社区中开展法治宣传栏,向村、社区居民、青少年宣传一般性的法律常识,定期到村、社区开展法律咨询,通过一系列的法治宣传使他们能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村、社区居民的法治观念,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六是加强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由于外来流动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法律素质较低,流动性大又分散,因此对流动人口普法教育难度较大。我镇积极与各相关部门配合,司法司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与他们生活、工作相关联的法律、法规,联合派出所、劳动保障部门、各村(居)治保部门等举办流动人口专场法制宣传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把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的普法教育工作列为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长效管理。

(3)深化依法治理,推进法治乡镇建设。一是加强法治乡镇建设,努力提升全镇法治化管理水平。围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乡镇主题,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和责任倒查追究制度。按照“条块结合、适当分权、便于执法、讲求实效”的原则,理顺行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依法严格制裁违法行为,保护合法行为,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进一步严格依法行政考核,重点把是否依法决策、是否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是否依法实施行政管理、是否依法处理社会矛盾和纠纷等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全面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民生法律需求。政府行政机关进一步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增强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与良性互动,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司法司要准确把握和了解人民群众对公正司法的新要求、新期待,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努力建设符合司法实际和司法规律、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的司法制度、工作机制,继续实行并不断完善司法为民措施。确保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解决。三是进一步推进法治乡镇建设,全面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积极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依法规范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行政机关、公共事业部门的行政行为和经营服务行为,切实推进行业依法治理工作。加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加强村级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和村(居)工作队伍建设,依法保障村(居)民的民主权益,增强村(居)民委员会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方面的作用。广泛开展“平安淮河”创建活动,健全群防群治组织,维护村(居)治安秩序。继续稳步推进“民主法治村(居)”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居)”创建活动。按照“社区自治组织健全、自治制度完善、民主选举规范有序、民主决策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落实、民主监督机制运行良好、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深入、村(居)法律服务体系健全、村(居)基层社会安定稳定、村(居)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标准,逐步把村(居)委会建设成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司法司在加强人民调解、落实刑释解矫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人员培训以及全镇社区矫正对象摸排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开展大调解,切实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4)扎实开展法治建设工作,初显实际成效。一是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全镇广大人民通过认真学习宪法等基本法律以及与自身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了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依靠法律解决各类矛盾,形成了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行使合法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良好习惯,也推动了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同时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了依法纳税、依法尽社会义务的自觉性,也增强了民主意识和监督意识。二是行政干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理论水平明显提高,公务员学法用法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切实得到加强,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能力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坚持带头学法用法,积极参加各类法制讲座、普法考试,并做到依法决策。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主动征询各方面意见。建立健全了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务公开等一系列监督制约机制,推动了行政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三是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稳步推进。继续稳步推进“民主法治村(居)”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居)”创建活动。按照“村(居)自治组织健全、自治制度完善、民主选举规范有序、民主决策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落实、民主监督机制运行良好、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深入、村(居)法律服务体系健全、村(居)基层社会安定稳定、村(居)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标准,逐步把村(居)委会建设成村(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虽然我镇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与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力度有待加大。二是依法行政有待进一步规范。三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待增强。

三、2022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安排

(1)坚持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法治政府建设始终。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工作,推动“关键少数”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2)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责,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3)是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强化依法决策意识,畅通公众参与政策制定渠道,推动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加快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4)是营造法治政府建设浓厚氛围。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述法、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积极推进法治淮河建设工作,持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引导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