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换届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均川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工作要求,坚定不移讲政治,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励精图治谋发展,经济指标稳中有进;以人为本惠民生,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管党治党严要求,转变作风促和谐;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不断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绩。
一、过去五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讲政治,忠于使命抓主责
强化理论武装。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主动对标看齐,确保各项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结合“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确保政治学习不掉队,按照“六有”标准,创新打造均川特色“流动党校进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品牌,吸纳全镇12名年轻干部、业务骨干、身边的典型人物组成“教师团”,“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打通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累计让800余名党员们在“家门口”听到生动精彩的党课。2019年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诗歌朗诵活动,2021年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组织全镇党员干部群众收听收看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激发全镇党员干部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
从严管党治党。镇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定期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传达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治党的精神和要求,做到党风廉政建设逢会必讲,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监测、分析、研判。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建成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0个。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以乡村文明建设的新成效助推乡村振兴。2020年,均川镇被评为湖北省文明乡镇。
夯实党建基础。把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扎实开展“访议解”“逢四说事”等活动,全面推进“一约四会”制度,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党建基础工作。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目前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95%,全面消灭了“空壳村”;按照“一村一策”,转化提升12个软弱涣散党组织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坚持谋长远,励精图治促发展
经济指标稳中有进。2020年,我镇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旱涝灾害侵袭等大战大考,全镇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6.5亿元,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8.96亿,其中5000万以上6.7亿元,出口总额1000万美元,招商引资3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54元。规模工业总产值、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2016年同期的1.53倍、1.26倍、1.1倍。2021年1-8月,全镇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6.2亿元,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4.5亿,各项经济指标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镇域经济特色优势凸显。紧密衔接“汉襄肱骨、神韵随州”以及随县建设“两地三区”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均川特色,逐步形成“随州专汽配件供应基地,随州市最大的生猪养殖示范基地,随州市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随州周边优秀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产业格局。五年来,以均川镇现有的宏远机械、诚远专汽等专车和零配件生产公司为基础,积极融入随州专汽生产供应链,形成年产专用车400余台,利税百万元的产业规模。支持共富牧业实施“楼房养猪”,扩大生产规模,建成年出栏50万头育肥猪的现代化、生态化、智能化生猪养殖全产业链条。支持金船食品等均川本土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做大做强,发展种植中药材、藠头、辣椒规模基地约12000亩,年均外贸出口额1000万美元,将均川建设成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农港”。以东润紫海田园项目为战略支点,总投资3.2亿元,用5年时间发展集花海、民宿、现代农业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一期项目打造的亲子小火车、“网红”吊桥、童趣乐园等娱乐项目,吸引了众多周边游客前来“打卡”游玩,将均川发展成随州周边优秀乡村旅游目的地。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始终把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
当作谋划发展长远的重点,坚持筑巢引凤抓招商,全镇招商引资工作成绩取得新突破,多次获得“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五年来,累计招商引资落地项目1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协议资金15亿元。积极发扬“店小二”精神,主动作为,加强服务,针对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返岗难、用工难、物流难、融资难等问题,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助力企业及时复工复产,为疫后重振争取了时间。2020年全镇12家规模以上企业,第一时间复工复产,加足马力,减少疫情带来的损失和经济影响。
(三)坚持讲实干,以人为本惠民生
脱贫攻坚如期完成。2020年顺利完成194户252人脱贫的脱贫任务,全镇1680户,3691人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五年来,共争取县级产业扶贫资金360万元,支持30个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全镇已形成红石垭大球盖菇,曾家河八月炸,陶家楼瓜蒌、中药材种植,圆通寺茶叶,珍珠庙稻田养虾,解河、辣椒、藠头种植,龙泉村葵花籽油,湾垱冲泉水柑,九龙观村生姜,冷水港、药山、新河、古均街香菇种植,柳树河、周家畈、墙院大棚蔬菜,富家棚艾草、花椒等产业扶贫格局,共带动500余户贫困户务工、分红增收。疫情期间帮助697名贫困户外出务工,发放外出务工生活、交通补贴共计15.72万元,创建481个公益性岗位,助力保就业、保民生。
平安建设更加有力。全力抗旱防汛救灾,根据汛情等级,提前做好暴雨应知应会宣传、号召志愿者入户宣传、党员干部积极转移群众,扎牢防汛“篱笆”实现人员“零伤亡”。落实责任制,实行“一把手”工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紧紧围绕我镇工作重点,实行重点人员重点监控和包片责任制。五年来,我镇共调处矛盾纠纷723件,调处率达100%,成功率达98%,信访案件连续5年下降,非访连续4年为零。全镇成立了30个治安巡逻队,开展轮流巡逻,较好地维护了地方治安秩序。实现了无贩毒、种毒、制毒案件,无邪教组织 ,无治安灾害事故,无群体性事件发生。
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优抚对象、残疾人、临时救助等补助标准持续提高。30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100%。为镇区内3所学校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100%。建成随县首个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文体活动30余场,组织志愿服务近百次,真正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持续加大疫苗接种力度,截至目前,全镇已接种疫苗56959剂次,其中18岁以上完成两剂次接种人有24497人,占常住总人数的81.95%,全力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四)坚持补短板,提质增效强根基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五年来,持续推进农村水、电、路、网、气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地区配套基础设施。全镇10个村启动了垃圾分类试点,1个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全线封停,建成通村公路200余公里,G240国道刷黑6公里、均洪公路提档升级17.5公里,均药公路提档升级8.4公里,新建和改造5座桥梁建设。8.12洪灾后积极生产自救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整合各类资金120万元,修复水毁道路35公里、桥涵14处410米,排查鉴定危房132户,翻修危房14户,帮助全镇居民迅速恢复正常生活。积极跟进政策申报自来水管网改建项目,持续做好罗河水库的水源地保护工作,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整合资金100余万元,提档升级18个党群服务中心,消灭了村级活动场所“空白村”,30个村均配套建设有“农家书屋”、文体广场,提供群众学习健身娱乐场地。
乡村振兴如火如荼。五年来,按照“一村一品”产业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产业扶贫项目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以东润紫海田园综合体项目为依托,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加快推进共富生态科技园建设,着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条,不断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观摩评比,营造比学赶超氛围,着力改善农村面貌。实施乡村组织振兴,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做好2021年村“两委”换届基础工作,“下深水找人”,打造一支过硬的村干部队伍。
生态环境大为改观。五年来,持续开展生活垃圾治理,年投入100万元实施镇区环卫外包;加大力度宣传秸秆禁烧,全面开展河长制,扎实做好罗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拆除水源地周边猪场5个;实施厕所革命、危房改造,完成农村户厕3337个、农村公厕30座;持续推动均河口村、龙泉村、盛茂冲、湾垱冲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畜禽污染治理,按照“一场一策”对全镇155户养殖户的治污设施进行了提档升级,对210户养殖户进行治污设施检查,引进万有蚓力蚯蚓养殖项目和有机肥项目,年处理并转化畜禽粪便13万余吨,逐步建立起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五年来,我镇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并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受疫情影响,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放慢,经济、财政压力较大;二是镇、村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受8.12洪灾影响,我镇道路、桥梁、河堤、房屋等受损严重,维修修复需大量资金投入,政府无力负担;三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特色产业支撑,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四是信访维稳形势不容乐观,洪灾后信访矛盾突出,基层信访维稳压力大;五是镇村干部的宗旨意识、工作作风还有待改进。
三、未来五年发展思路
(一)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发展,筑牢经济发展“底盘”。
打造随州专汽配件供应基地。主动服务和融入随州市“专汽之都”发展布局,把握发展方向,找准自身定位。以均川镇现有的宏远机械、诚远专汽等专用汽车和汽车零配件生产公司,主动对接随州市改装车行业的零部件需求,和程力集团等大企业建立生产合作关系,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生产需求,积极融入随州专汽生产供应链。
建设随州市最大的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引导、支持共富牧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实施“楼房养猪”立体式养殖,集约节约用地,推广发酵塔生产有机肥,解决养殖粪便污染问题,争取在五年内建成年出栏50万头育肥猪的现代化、生态化、智能化生猪养殖全产业链条,成为随州市最大的生猪养殖示范基地。
打造全市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鼓励支持金船食品等均川本土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做大做强,加大与韩国企业合作,了解、对接韩国市场需求,整合种植、加工、销售上下游产业链,学习山东仁兆镇先进的生产、加工、出口经验,将均川建设成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农港。
打造随州周边优秀乡村旅游目的地。以东润紫海田园项目为战略支点,进一步加快推动项目建设进度,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力争在2021年实现园区盈利。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打造均川特色文旅品牌,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邀请媒体和“网红”在花海盛开季进行网络直播,吸引随州市及周边城镇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打造均川镇“乡村赏花游”“农事体验游”“亲子休闲游”旅游品牌。
(二)坚持高效率招商,高质量服务,持续提升镇域经济发展能力和后劲,助力经济发展再创新辉煌。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均川籍在外老乡、能人力量,利用好各项招商引资优惠奖励政策,按照“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个时间表,一周一汇报,一月一调度”的方法,强化对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题,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会商研判,确保项目“引得进、能落地、有效益”。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当作加快疫后经济重振的制胜法宝,积极发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主动作为,加强服务,为企业解难题,做实事。成立共富工业园项目协调专班和东润紫海田园项目协调专班,为项目落地提供优质服务,确保项目顺利进行,企业尽快投产。
优化工业园区布局。计划2021年建成集宏远机械三期饲料运输车提产扩能、冷链物流运输车、饲料加工、农牧食品智能装备等4个项目聚集的共富工业园。针对一些产能过盛、技术落后、效益低下、污染严重的项目企业,积极促使其转型升级。盘活镇内闲置资源资产,充分发挥其效益。进一步优化均川镇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工业发展合力。
(三)坚持新蓝图描绘,新亮点突破,加快补齐短板,发挥优势,发展具有均川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
做美做靓宜居乡村。以龙泉村申报2021年“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为契机,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将全镇各村按照乡村旅游示范区、全面整治提升点、规划建设点三个标准分类推进,积极打造均河口村、盛茂冲村、湾垱冲村等一批美丽乡村,逐步实现G240国道沿线、厉均公路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抓实抓牢基础设施。推进农村水、电、路、网、气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地区配套基础设施。努力推进“三桥两路”建设,即烟袋河大桥,光河余家岩大桥、解河大桥建设,G240国道、均洪公路提档升级建设。促进供水体制改革,改善饮用水水质,积极跟进政策申报自来水管网改建项目,做好罗河水库的水源地保护工作。
跑好跑稳脱贫接力。持续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和成效。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依托精准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提升“输血”质量和“造血”功能,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布局。做优、做强均川镇红石垭村大球盖菇,曾家河村八月炸,陶家楼村中药材、瓜蒌,药山村油茶,珍珠庙村稻田养虾,解河村辣椒,湾垱冲村泉水柑,圆通寺村茶叶,冷水港村香菇等特色农产品,树立均川镇特色农产品品牌,带动村集体增收,带动群众致富。
提升提振基层治理。实施乡村组织振兴,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以2021年村级换届为契机,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事成的优秀人才吸纳到村“两委”班子队伍。织密筑牢疫情防控网络,切实加强信访维稳,扎实推进“逢四说事”,开展“访、议、解”活动,积极开展扫黑除恶,平安建设,打造平安稳定乡镇,维护全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