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川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纲要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2-11-25
  • 【字体:    


目  录


第一章  “十三五”是均川脱贫奔小康的关键时期

一、“十二五”回顾

(一)“十二五”期间的主要成绩

(二)“十二五”末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二、“十三五”的发展机遇  

第二章  生态优先,加快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建设全局

一、“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三章  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发展生态旅游业

二、发展生态农业

三、发展生态林业

四、推进工业发展

五、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水利建设

(二)交通建设

(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七、实现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均川镇“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期间,将是均川镇全面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随州新型工业强镇,随县商贸出口重镇,随南新农村建设先进镇,鄂西北畜禽养殖第一大镇”关键时期,是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制定好十三个五年规划,对于发展生态经济、建设旅游强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科学发展,立足地方实际、顺应时代、凝聚群众意愿,明确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和总体部署,是均川全镇上下在“十三五”期间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十二五”是均川镇脱贫奔小康的关键时期


一、“十二五”回顾

“十二五”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均川镇委、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大力实施“产业强镇、生态立镇、旅游活镇”发展战略,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圆满完成各项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我镇先后获得了县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综合治理优秀平安乡镇、市、县两级文明乡镇等几十项荣誉。

五年来,我们正视经济块头小、基础差、底子薄的客观困难,主动应对经济下行、企业集团重组的双重挑战,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千方百计补齐发展短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至2016年底,预计全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8.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地方公共预算收入10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43元,外贸出口1800万美金,分别比五年前增长84%,95%,98%,79%,130%。

(一)发展底盘不断壮大。全镇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0家,逐渐形成汽车配件生产、医药化工、建筑建材、农产品深加工四大系列,年生产能力过亿元的有4家,其中金船食品年产值在2亿元以上,其盐渍泡菜产品远销韩国,顺利登陆新四板;投资3000多万元加强神威动物药业与上市公司的战略合作,培植壮大生物医药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环宇传动轴公司的破产重组、晨鑫齿轮公司的转型升级、宏远机械制造的稳定扩规和永新密封件的发展壮大,全力打造专用汽车配件生产基地。

(二)特色农业纵深发展。发展集约、高效、安全、生态农业,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示范10000亩,万亩高产粮创建示范基地,先后完成国家、省、市100余项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推广实用新技术20余项,今年单产突破1067公斤,再创全省新高;畜禽养殖发展壮大,年出栏生猪达25万头,推广固液分离、厌氧发酵,将全镇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的113家规模养殖户纳入污染治理范围,建立具有均川特色的畜禽规模养殖新模式;实施绿色产出“倍增工程”,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壮大3000亩大蒜、5000亩生姜建设蔬菜种植基地;加快引导我镇15000亩土地、10000亩山场经营权有序流转,实现3万亩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迁湾屯地项目,有力增强了农业生产水平和保障条件。

(三)乡村旅游蓄势发展。积极推进投资3亿元药王山生态农业科技园项目建设,充分挖掘“金船”传说、唐王典故和药王文化,打造均川旅游文化。利用药山生态优势,推动药王山旅游资源深度整合开发,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建成集“旅游观光、餐饮住宿、垂钓露营、草药采摘、辨药制药、融于自然”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已初具雏形。

(四)村镇面貌焕然一新。坚持建管并重,投资1700万元全面完成朝阳街打通改造、均川工业园区主干道美化、投资260余万元建设唐王广场,打造居民休闲娱乐好去处;投资6000余万元的均河治理工程完成护坡改造、观光平台、闸门桥建设,打造均川镇“一河两岸”格局;投资300万元,完成镇区破损平桥修复工程,投资450万元铺设污水管网,新建标准化澄清池,有效改善了集镇排水供水质量。全面开展洁美家园,投资800余万元种植绿化树、兴建垃圾池、配备保洁员,实行环卫外包,解决集镇脏乱差的问题。全面开展了环境大整治活动和镇区禁鞭工作,镇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五)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坚持以发展民生工程为第一目标,做好我镇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先后争取近3000万资金,新建通村公路百余公里;新建“四化”乡镇卫生院1家,标准化公立幼儿园2家,新建柳树河村等4个“两室联建、医养融合”项目示范点,“五化”村卫生室30个,文体活动广场3个,极大改善居民出行、就医、养老等问题;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完成柳树河等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光伏扶贫项目,精准识别贫困户1732户,贫困人口3831人,2016年52户110人异地搬迁任务稳步推进。

(六)社会稳定持续巩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积极调处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在全镇企业和校园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开展“平安均川”系列宣传活动,发放知识手册两千余册,提高我镇人民的法治观念。有话就说接待室共接待141件(起),实际解决133件(起),群众满意率达98%;全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82件(起),成功调处79件(起),调处成功率96%,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基层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五年来,我们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力求严抓班子,带强队伍,全镇上下一盘棋,形成合力,使得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用信仰之方补气养元。五年来,受理检控类举报55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0人,诫勉谈话34人,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组织召开12次基层党建工作会议,安排专班定期指导、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6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完成3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增加30万元党建经费,用于统筹解决离任村主职生活困难、保障在任村副职工资报酬,支持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三屏互动进农家”平台用户达到1600户;督促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30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外形美观、面积达标、功能齐全、布局合理;20个村已建立便民服务大厅,实现了柜台式集中办公。推进党员之家建设,不断增强党群共建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树均川镇“爱心红丝带”共产党员服务队为标杆,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党员素质显著提升;投入15万元支持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和e+为民服务平台,加强村干部队伍和党员教育管理,组织培训党员干部230余人次,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全面加强;创新开展新老干部牵手“传帮带”活动,通过传帮带,促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处理基层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

(二)“十二五”末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1、乡镇工业园建设标准有待提高,资金瓶颈突破,吸引外资入驻比较困难。

2、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交通依然落后、水利设施老化、乡村面貌依然落后、集镇功能不全、规模小。

3、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

4、生态环境建设亟待加强。

“十二五”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我们在“十三五”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只有予以正视克服,抢抓机遇,加快建设,才能实现“十三五”的发展目标,完成发展任务。

二、“十二五”的发展机遇

(一)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和“旅游兴县”战略,十分有利于均川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发展,为我镇建设推动药山万亩中药材旅游资源深度整合开发,建成集“五位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提供了空前的机遇。

(二)扶贫开发的深入推进,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的支持,有的放矢地破解发展难题,改变贫困面貌。

(三)随着发达地区工业产业的梯度转移,必将促进我镇个私经济蓬勃发展。

(四)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加大,“百里画廊”完全见效,将有效改变我镇群众居住及交通、生产各方面条件。


第二章  生态优先,加快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建设全局


一、“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均川镇的指导思想是:生态优先、加快发展统揽全局,以“发展生态经济、建设旅游强镇”为主体思路,紧抓机遇,围绕建设“生态立镇、旅游兴镇、产业强镇、和谐新镇”五大战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生态环境改善、旅游产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基本消除贫困,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围绕建设生态旅游强镇的目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公路交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推动药山万亩中药材旅游资源深度整合开发,建成集“五位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实施绿色产出“倍增工程”,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结合地方资源和产业发展,致力工业发展。力争到“十三五”末,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极大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素质有较大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居住、教育、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条件均有较大改善,农村面貌明显改观,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章  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  发展生态旅游业

充分挖掘“金船”传说、唐王典故和药王文化。推动药山万亩中药材旅游资源深度整合开发,建成集“旅游观光、餐饮住宿、草药采摘、辨药制药、融于自然”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努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融入“百里画廊”随南新农村建设示范带,推动212省道沿线及药山、高庙5个村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旅游名村。

二、发展生态农业

积极引导各类农业经合组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因地制宜,以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加速完善技术改良、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以顺意家庭农场为龙头,加快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广农机普及,打造农机化示范区。

着力发展生猪养殖、近郊蔬菜种植和特色农业。推广固液分离、厌氧发酵,建立具有均川特色农牧结合、生态高效、资源循环、环境良好的畜禽规模养殖新模式。实施绿色产出“倍增工程”,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设蔬菜种植基地。培植木本油料、饲草畜牧、核桃、油用牡丹、稻田养虾等特色基地,发展现代农业。

三、发展生态林业

绿满荆楚、绿满随州、绿满随县及绿满均川是各级安排的硬任务,近两年绿满工作均川的荒山通道已全部绿化,三十个村(居委会)已完成二十个,并通过检查验收,余下的村庄将继续绿化荒山,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同时加快引导我镇15000亩土地、10000亩山场经营权有序流转,对土地山林进行机械化种植开发。通过以上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方式能够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

四、推进工业发展

本镇一直坚持结合本地的特色资源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将农业与工业相结合,做到以工促农,以农促工,保持本地经济的均衡发展。本县有金船等优秀的带头企业,可激发农产品加工,特色食品出口等行业的发展活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同时大力宣传本地特色文化,使本地特产与旅游带有文化的烙印,让本地工业具有文化灵魂,进而使本地经济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五、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我们投入到集镇建设资金超过2000万元,主要是服务居民需求,满足集镇建设的需要,广场、沿河道的建设,幸福路、二桥路包装、安装路灯150余盏,朝阳街打通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城镇建设水平,提升了城镇的品位,拉开了城镇建设的框架,同时注重集镇的管理,重拳强拆规划区范围内违法、违规建筑,高效净化均川的建筑市场。改善镇区居住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水利建设

四年大旱的经验教育我们要兴建水利,增强农业经济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因此动员有条件的村组,利用堰、塘、垱干枯之时大修水利设施,加大存水保水能力,同时对各河道全面清淤。多管齐下,为经济发展建起防火墙。针对本地自来水水质较差的现状,我们积极组织资金,拟定整改方案。要彻底改变供水水质,必须择址新建水厂和新增净化设施,通过努力该工程于2015年完工。目前只要通过竣工验收,就能正常使用,将彻底改变均川供水水质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交通建设

近年来均川的交通快速发展,均新公路、均洪公路都已全线贯通。未来几年还会配合国家政策继续大力发展通村公路,加强对公路的管护保养,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对于经济发展潜力大的地区、旅游区的公路进行改造拓宽,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药王山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对其公路进行改造,拓宽路基,整修路面。要打破制约王山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打造出随县特色旅游区。

(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教师周转房的建设提上日程,增加教师福利,完善教育教学配套设施建设,使学校能够留住人才,教师能够安心在当地谋求职业发展,提高本镇的教育质量。为了满足各村人民的文化医疗需求,在偏远山村逐步建设村级卫生室和村文化活动室、农民书屋。结合自然条件修建农村休闲广场。加大各乡村的网络覆盖率,让更多人享受到互联网发展的红利,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七、实现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劳动力就业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有效保护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和结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改善教育教学硬件设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抓好学前教育。

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城乡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努力建成一村一敬老院,实现五保集中供养率100%。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卫生室建设,巩固农村医疗体制改革成果,实施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加强土地管理工作,争取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新增耕地项目,以达到全镇耕地总量占补平衡。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建立健全信访维稳工作网络,维护广大公民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