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阳大鼓,又名义阳鼓书,因起源于古义阳辖地而名。清同治《随州志》考证:“随之北境有古义阳县地。”义阳大鼓,调,由当地的山歌、孝歌等民间音乐衍变而成。
初,演唱者左手执简板,右手击鼓,说书时置鼓于竹制三脚架上。先以拍醒木静场,诗白后以“伊呀伊呀哟”衬词润腔,再接唱两句进入故事。唱腔主要有“起板”“平板”“嘹子”“悲腔”“垛子”之分。演唱者多具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地位,讲究穿着气度,通常是身着长衫,头戴礼帽,脚穿“千层底”白底布鞋。演唱内容多为劝善、孝道之类。因此,艺人被尊称为先生。
义阳大鼓于20世纪30年代在随北地区及河南与随相邻的区域流传甚广。90年代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为继承保护,弘扬本地优秀民间艺术,会同老艺人对原演唱形式进行完善。改进后的演唱形式是:一人主唱,四人或多人伴唱,演唱者身着旗袍,由三弦二胡、扬琴伴奏,并增加了前奏曲,在唱腔上也进行了改进。重新记谱,填写新词,不但使这一濒临失传的曲种得以保存下来,而且更趋完美。在众多的鼓书艺术中独树一帜,别具风格,深受观众青睐。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