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审、二审、再审是什么?
审级制度。
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即起诉后启动一审程序,对一审判决不服,此时一审判决在上诉期内不发生效力,在此期间上诉至上一级人民法院,启动二审程序,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作出(或送达)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刑事案件中,检察院抗诉也可启动二审程序)
再审又叫作审判监督程序,用以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
02 一审终审是什么?
经历一审后就拿到终审判决,不可上诉启动二审。
这是我国两审终审制的例外,目的是为了在特定案件中节约司法资源。常见的有: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以调解书方式结案的案件、宣告婚姻无效的案件。
03 民事案件的不同审判程序中相对方分别怎么称呼?
第一审程序:原告VS被告
第二审程序:上诉人VS被上诉人
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申请人VS再审被申请人
04 管辖法院是什么?
有权处理你案件的法院。
不同纠纷类型,管辖法院不同,一般情况下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均享有管辖权。
05 什么是诉前调解?
人民法院正式受理案件之前,会先行指派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在此期间,若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可申请撤诉或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出具调解书。
2016年7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特邀调解的规定》生效,诉前调解启动。2022年1月1日,《人民法院在线调解规则》生效,线上进行诉前调解启动。
实践中,诉前调解阶段一般情况下无法跳过,可以说已经成为诉讼的必经阶段,调解周期根据个案调解意愿的强弱和该法院案件量的多少,短则一周,长则可达三个月。
06 判决书、调解书、调解协议都有法律效力吗?
都有。
但是调解协议没有强制执行效力,若对调解协议产生纠纷,可诉至法院。判决书和调解书均具备强制执行力,可直接以判决书或调解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不可重新起诉。
07 审限是什么意思?
审判期限。
从立案的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调解书送达之日止,期间经历的时间长度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必须遵守的期限。以民事案件为例:
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审限为2至3个月。
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审限为3至4个月。
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审限为6至12个月。
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案件,审限为3个月。
08 案由是什么?
案件性质。
最高人民法院将案由的编排体系划分为人格权纠纷;婚姻家庭、继承纠纷;物权纠纷;合同、准合同纠纷;劳动争议与人事争议;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海事海商纠纷;与公司、证券、保险、票据等有关的民事纠纷;侵权责任纠纷;非讼程序案件案由;特殊诉讼程序案件案由;共计十一大部分,作为第一级案由,其下又分别设有二级、三级、四级案由。
09 诉讼时效是什么?
提起诉讼的期限。
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诉讼的权利,某种程度上会丧失通过诉讼获得救济的机会,即“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以民事案件为例:
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
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为20年。
10 民事行为能力是什么意思?
能够以自己的独立意思和独立行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
身心正常的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资质完备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需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比如代为委托律师、代为参加诉讼等。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