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劳动力指初次面临就业的各类有关人员,包括由于某种原因未能继续升学而直接进入求职大军的青年劳动力、达到劳动年龄的学校毕业生、进人城市初次求职的乡下农工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个青年人都会进入劳动年龄。继续升学深造的青年人最终也总要从学校毕业而求职参加工作。因此,不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每一个人都将是社会劳动力的一员。新生劳动力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随着人口的增长,新生劳动力也将逐步增长。因此,人口数量决定着劳动力的数量。
新生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因素。在劳动力供给达到一定的均衡状态时,社会上必须要有一定的新生劳动力储备,以便能够满足随着未来新企业而出现的劳动力新需求,否则将不能从劳动力供给上支持新企业的出现,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新生劳动力也会面临着就业问题。从现实看,新生劳动力就业困难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宏观经济形势滑坡,有效需求不足,企业人员过剩,就业机会较少,使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
第二、人口极度膨胀,经济发展不能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劳动力过剩,不能提供与过剩劳动力等量的就业机会,使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
第三,新生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不能适应企业用人的标准,使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大于需求。新生劳动力待业与在岗劳动力失业基本会产生相同的负面效应。如果说失业人员能够依靠先前工作的储蓄维持一段时间的最低生活标准,那么新生劳动力在就业之前则是空无分文,更容易引发社会问题。所以,解决新生劳动力的初次就业与解决失业者的再就业是同等重要的问题。解决新生劳动力的初次就业也就构成了政府就业政策的目标之一。
不论是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还是新生劳动力的初次就业,实现这两项就业政策目标将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在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个人及家庭成员生活资料的获得、生活条件的改善都要依赖于就业所得报酬。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必须依赖足够就业人员的劳动。就业充分、劳动者具有稳定的职业和稳定的生活来源,就必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的稳定起到促进作用。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