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和镇2021年上半年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2-04-18
  • 【字体:    

上半年以来,我镇法治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深化法治万和建设各项工作,努力推动我镇法治建设不断深入,为推进“法治万和”、“平安万和”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法制建设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把普法工作作为“第一任务”

上半年以来,我镇以维护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宗旨,始终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把普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补充和完善普法工作领导机构、落实具体办事部门及人员,使普法工作结构化、常态化、具体化。组织广大干部党员带头学习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精神,按计划开展对党员干部进行信访维稳、党风廉政等多方面法律知识培训,在全面正确领会和掌握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切实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组织政府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并在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中由专人领学,不断增强党员干部依法执政能力。

(二)深化依法治理,把法治惠民作为“第一目标”

全镇各村(居)委会、镇直各部门把“职权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便民”的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按法律规定严格规范各单位行为,并努力提高法治惠民力度。一是积极推动政务公开,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注关切,以公开促落实,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服务,依法依规推进重要信息公开,今年上半年各单位做到了重要信息及时张贴公布,群众的疑问、顾虑减少了;二是提升法治惠民力度,依法推动环境综合整治,夯实了石材产业水质、粉尘、噪声等环境污染整治成效,加强了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校园及周边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频度,各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镇级法治文化广场惠民项目已建成并成为宣传法治文化的重要窗口;三是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自觉接受党委领导、人大法律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严格规范行政行为,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查核实群众反映的问题。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监督,推进依法行政。

(三)加大宣传力度,把提升学法守法意识作为“第一靶向”

长期以来,我镇始终将普法宣传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并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一是建立健全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居)委会和镇直各单位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全镇32个村(居)委会与镇法律服务中心签订了法律服务合同,群众可以免费到镇法律服务中心进行法律咨询服务;二是丰富法律宣传形式,进行全方位法律宣传。上半年,在全镇范围内共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单12000余份,《信访条例》800余张,发放禁毒、反邪教册子200余份,悬挂法律宣传条幅80余幅,刷写法律标语320余处。此外,我镇还对全镇党员干部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参训人数达200余人,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了大幅提升。

(四)健全工作机制,把法治管理作为“第一举措”

建立健全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健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优化治安防控布局,完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机制,建立健全对重点人员的社会心理预警、疏导机制,防止发生重大恶性犯罪和个人极端暴力行为。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积极稳妥应对各类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深化“网格化”管理机制,对全镇32名网格员进行培训,提升网格员业务水平,形成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工作格局。

二、当前法治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法治建设环境需进一步改善。法治环境的好坏,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我镇石材产业、光伏、河道采砂项目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多,社会矛盾纠纷的主体、案件的形式、潜在的问题越来越趋于复杂化,上访行为和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普法宣传还未真正深入民心,普法内容缺乏分门别类,群众兴趣不高,社会群体性对法律需求存在多层次性,死板、晦涩的法律宣传册或宣传单一般情况下难以适合多数群众的需求,普法工作缺乏针对性,导致群众对普法的热情有所降低。

(二)执法仍需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是现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容和环节之一。司法、执法是法治的关键,没有严格的司法、执法,法律规定就是一纸空文,法治就不能实现。当前,在我镇执法规范性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与社会预期相比,行政执法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从根本上消除。

(三)公民法律素质有待提高。部分群众法治观念淡薄,有的人在自身合法权利被侵害时,不能正确反映诉求,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权,有些基层百姓法律知识贫乏、诚信缺失、行为失当,导致各种违法犯罪产生。同时由于法律意识的淡薄,导致社会上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涌现,很多群众把法治与道德、习惯截然地对立,认为法治是对习惯的约束,是对习惯的颠覆,例如上访群众缠访闹访问题,群众存在“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思想,威胁政府堵办公室、堵路等现象依然存在,给其讲解《信访条例》时,其存在抵触情绪,认为法律是对其的打压,有了这样观点,法治建设推进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提升普法宣传效果。坚持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在全镇组织开展法律宣传活动,更加广泛深入地宣传宪法,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全民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全镇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专项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力度,对当前矿山生态修复、河道采砂等工作做到真重视、真自查、真整改,做到应查尽查、应处尽处、应报尽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执法为民。

(三)形成法治建设合力。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引导、组织、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中的积极作用,加强镇级法治建设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