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城乡“清洁家园”加强基层治理工作部署,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决定在我镇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聚焦村社区环境卫生问题,发动广大群众一起动手、群策群力解决村社区环境“脏乱差”问题,激发农民群众开展环境整治“主人翁”意识,营造干净、整洁、通透、舒适的人居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整治范围
聚焦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河道两岸、田间地头等区域。组织群众围绕“扫干净、码整齐、拆通透、美环境”的工作目标,突出死角盲区,全面清理各类生活垃圾、生产废弃物及白色污染物,让村社区环境面貌整体提升。
三、整治重点
1、重点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六个方面突出问题。一是整治保洁不到位。提高公共区域清扫频率,消除保洁覆盖盲区,实现垃圾箱即满即清、日产日清,改善垃圾收集转运点卫生。二是整治集镇秩序混乱。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整治占道停车、占道经营、占道设摊等现象,清理临街临路违规招牌、杂物、“牛皮癣”广告。三是整治乱拉乱搭。重点清除违规搭建的广告牌、帐篷、铁皮棚、临时摊位等,整治乱拉喷绘横幅现象。四是整治农贸市场卫生。督促摊贩一律进市场内经营,加强摊位卫生管理,规范车辆停放秩序,健全农贸市场保洁、秩序管理机制。五是整治屠宰商户门前环境。重点整治屠户沿街屠宰现象,设置集镇牲畜屠宰点,劝导屠户定点屠宰,及时清理动物毛发及血污。六是整治店面环境。重点整治修理店、废品收购点等经营性场所周边环境,合理设置垃圾倾倒点位,督促商贩及时清理废弃物、地面油污。
2.在农村动员群众开展“生态农村、绿色家园”行动。一是合理规划布局。乡村建筑要充分体现本土特色,不宜“贪大求洋”大面积硬化,公共空间建设要顺应地形地貌,满足群众需求;乡村公路要顺应自然、融入自然,依山就势体现特色;高标准农田要遵循“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村庄靠两旁”的建设理念,展现田园风光;二是开展环境整治。全面整治山边、水边、田边、路边、屋边杂乱无章问题,引导群众对废旧畜禽棚舍、旱厕、错乱线缆等进行清理或拆除;清理河塘沟渠垃圾,消除黑臭水体,清除河塘沟渠淤泥及周边杂草,恢复蓄水功能;鼓励群众在房前屋后空闲地利用废弃砖石建设特色的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打造美丽庭院;三是开展房屋整治。重点解决乱搭乱建、乱拉乱接等问题,动员群众主动拆除土坯房、长期闲置废弃的破旧空心房、畜禽圈舍、生产用房以及破旧院落、残墙断壁等;新建房屋要带图审批,以镇(区)为单位统一风格、建新拆旧;四是盘活基本农田。结合耕地流出整改工作,对各村(社区)荒田进行集中整治,聚焦农田、田埂、水沟周边白杨树、构树、荒草等重点,组织农户自发砍伐田间树木、修剪田埂、清理沟渠淤泥,让乡村农田回归本源,对于交通便利、可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田地,各村(社区)要积极联系种粮大户进行土地承包,将荒田变为高产农田,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五是加强生态保护。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化林地保护与荒坡绿化,持续宣传“少砍树、慎挖山、秀乔木、增色彩”的山体林相保护策略,巩固区域生态屏障战略地位,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工作要求
(一)明确职责。建立“镇-村(社区)-组-户”四级管护责任体系,政府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考核,村(社区)委员会承担主体责任,村民小组具体落实日常管护工作,农户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环境卫生。
(二)严格考核。各村(社区)要明确任务,压茬推进,按照挂图作战的先后顺序要求,每半年完成一个示范村湾的打造并参与观摩评比。镇包村干部为第一负责人,负责全面指导、协调、监督本村“清洁家园”行动开展;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具体组织实施本村示范村湾建设工作。将示范村湾打造最终效果成效作为各村年底综合考核评分的重要依据;同时,将打造成效与包村干部评优评先挂钩,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包村干部优先推荐评优,对工作不力、未完成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并取消当年评优资格。镇纪委加强对“清洁家园”行动的监督检查,对在工作中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究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