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街镇委、镇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强县工程赋予的“特色农业重点区”发展目标,把握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义,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发展思路,发扬“拼、抢、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发动群众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抢抓机遇,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三季度工作情况
(一)
坚持项目为王,发展为要,迈向经济发展新台阶。
一是营商环境赋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打造市场化、透明化营商“硬环境”。以民之所呼、政有所应为突破口,投资50余万元,建成占地200平方米的高标准便民服务大厅,内设民政、城建、计生、医保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人社中心等14个相关部门服务窗口,按照“一窗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运行模式,架通便民服务“连心桥”,推动政企“心连心”。推行“项目小秘书”,以贴心跟进服务优化营商“软环境”。以镇联席会领导牵头,机关干部、镇直单位参与共同组建“项目秘书专班”,从招商引资洽谈到项目落地运营全程跟进,为客商提供“优质、方便、 快捷”的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全力做好企业服务工作。
二是招商引资造势。坚持“走出去” 和“引进来”的招商理念,创新探索“三乡工程”,利用以情招商、以文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拓宽招商渠道,鼓励和支持乡贤、本地老板、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形成大抓招商、全员招商格局。截至目前,9个招商引资项目顺利落地,刷新“新街速度”。一是艾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的艾草产品精深加工与日用品出口项目;二是天夏农业公司牵头投资2000万元的田管家农村电商直播产业基地项目;三是随县环城加油站服务区项目;四是国能长源公司农光互补光伏发电、升压站项目;五是河源店红色美丽乡村项目。六是博亿工贸计划一期投资1亿元的浸胶劳保手套项目;七是新建万吨浓香菜籽油加工项目;八是新建十万吨秸秆综合回收利用项目。九是苏湾村乡村旅游项目。
跟踪在谈项目2个:一是联合村大随小岛生态休闲观光项目;二是姜湾村省级美丽乡村项目。
三是项目建设升势。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总开关”,牵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牛鼻子”,24小时全程跟班服务,完善“招引、落地、建设、投产、达效”一体化闭环体系。项目推进顺利有以下五个:一是随县环城加油站服务区项目建设卓有成效,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正在建设附属工程,规划设计图正在公示,寻根节前将围挡进行提档升级;二是艾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的艾草产品精深加工与日用品出口项目,一期投资3000万元,目前,正在安装精油提炼设备,5月底正式投产;三是国能长源公司农光互补光伏发电升压站项目计划投资6亿元建设220kV升压站工程稳步推进,现已确定征地价格,目前正就农作物青苗补偿费方案进行协商。8月5日,项目施工指挥部(丽跃昌办公楼)进场,升压站项目正式动工,进行升压站试桩和检测,预计12月完工;四是河源店红色美丽乡村项目自6月10日开工以来进展顺利,现已完成革命历史纪念馆框架工程、党群服务中心主体工程,预计9月底完成装修,10月底初步完成内部规划设计,11月完成布展工作;五是镇区提档升级项目进展迅速,华润燃气投资(中国)有限公司8月中上旬在主镇区已铺设到位,正在进行入户宣传。镇区主干道刷黑工程已于8月5日完成。
截至八月,全镇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13.71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68.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40.75%;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4884.9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79.25%;招商引资完成2.3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76%;
(二)坚持因势利导,以特制胜,打造特色农业新高地。
一是夯实随州粮仓基石。坚持“巩固提升传统农业、稳步推进特色农业、逐步开拓创新农业”的发展思路,立足于新街属于农业大镇的发展优势,坚持应种尽种,种满种足的发展思路,建立以农业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牵头,龙头企业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如田管家农业服务公司、新锐丰农业服务公司,加大流转、托管、代管如因农户精力不足导致的抛荒田种植面积,积极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联合体,以高技术高标准补齐“小散乱”种植短板,打造新街大米品牌。截至目前,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万亩,优质香稻种植面积达7万亩,产量4.5万吨。
二是擦亮艾草小镇品牌。依托“炎帝神农”品牌背书,弘扬新街艾草小镇。主动融入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格局,聚焦“神农故里,药养胜地”的品牌定位,积极推广“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种植经营模式以扩大种植面积,在鼓励龙头企业在种植、初加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艾草精深加工和成品研发生产,促进企业加速完成产销一体化。至今,我镇艾草种植面积近8000亩,产销一体化已建成。
三是打造优质林果源头。依托天然优势赋能,坚持做优水果产业。调优品种结构,积极发展泉水柑、苍山贡梨、房县大樱桃等优质品种,各类优质水果竞相争长,同时利用宣传“主阵地”,积极促进农旅融合,立足林果基地、太空莲基地等特色农产,大力开发周边游、采摘游、郊区游等旅游形式。目前我镇建成10000亩林果基地,吸引周边数万人采摘郊游。
(三)坚持深掘资源,搭梁建柱,激发美丽乡村新神韵。
一是盘活闲资一江春水。以“三清”为重要抓手,坚持敢于“破”的思想主纲线,通过“一封信”、红黑榜等方式全方位宣传,多次召开组湾群众会议,积极发动群众,充分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并探索推广符合我镇实际的“九步工作法”,坚决动真碰硬清彻底用彻底。截至目前,新街镇共清理资产1125宗,金额9436万元,比清理前多272宗;资源共65732亩,比清理前增加4875亩(其中土地24611亩,比清理前增加4050亩;水面10005亩,比清理前增加825亩);全镇共清理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合同297份,其中问题合同48份,已处理到位27份,其余21份尚在处理中。截至2021年12月底,全镇16个村账面债权总数为3604.6371万元,债务总数为2241.408万元,到2022年8月底,已清收债权458.45万元,已化债422.23万元,全镇累计化债率为60.5%。自4月份以来,试点村墩子湾村通过清收债权、以清促减、农户互抵等方式,共化解债务29.7万元。
二是构筑农业两根梁柱。坚持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横向到边。一方面整合农技、农机、供销社等部门职能,挂牌成立随县新锐丰三农服务有限公司,向农户提供机耕、育秧、飞防、收割、烘干、销售等在内的13项社会化服务,坚持“应服尽服”的发展思路,牵头引领全镇社会化服务工作,逐步搭建起镇级农业服务公司吸纳整合服务主体、服务主体与村级合作为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的镇村两级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在墩子湾村打造1000亩“示范田”以推动全镇农田高质量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辐射全镇约10万亩耕地。另一方面, 坚持“镇、村、企、农”四级联动,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全方位覆盖。成立由新街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及胡堂村、墩子湾村、姚庙村三个村经济合作社占股55%,返乡青年王超占股45%的镇级乡村合作公司,向农户提供数十种农业社会化服务,同时,利用公司机械优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将回收的秸秆进行饲料化利用,推动“生态包袱”向“绿色财富”转变。目前辐射全镇12.5亩农田。坚持建立合作公司纵向到底。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鼓励各村(居)因地制宜,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探索成立能够长期运行的有限责任公司。如刘家岗村成立的随县惠利农作物种植有限公司,年可为集体收入30万元,目前全镇共有10个村因地制宜完成“合作公司”注册。
三是探索治理五共体系。逐步创新推广“微积分”制度,将乡风治理“软要求”转化为“硬指标”,不断激发群众参与村级活动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提高基层群众获得感。开展“乡村夜话”等新时代实践活动,基层党组织定期不定期与村民共谈心声,共献良策,共谈未来,共谋振兴,进一步推动村级事务透明化和公开化,增强群众信任感,逐步构建起“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四是打造乡村独特靓点。主动对接炎帝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战略,全面构建“东西并进”的发展空间格局,东部依托炎帝大道的交通便利,积极推动苏湾、姜湾乡村旅游建设,打造2000亩太空莲基地,结合太空莲赏花和采摘的两大特征建立发展农旅产业。西部以河源店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为中心,对河源店村现有的遗址遗迹进行挖掘打造,建设红色美丽乡村,弘扬红色精神,同时依托联合村“大随小岛”,挖掘整合民宿、野炊等旅游元素,进一步迸发村庄激情。至今,以“莲”为题的苏湾村获数万摄影爱好者青睐,作为湖北省首个村级红色革命纪念馆即将在河源店村竣工,联合村被十余万游客称为“康养胜地”和“城郊后花园”。
(四)坚持生态发展,干群联动,擦亮镇村景色新面貌
一是开展镇村环境大提质行动。在镇区整治中推行“街长制”。每天早上六点半以镇联席会领导为“街长”牵头负责,机关干部、镇直各部门为“协管员”,围绕重点任务,在包保片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雷霆之势深入解决“脏”“乱”的问题。目前城镇秩序和镇容镇貌得到有效改善,初步建立起符合实际的治理体系。在村庄整治中推行“比武制”。每个月月底进行全镇拉练,现场观摩打分,并严格执行评分结果与资金项目挂钩,确保村庄整治始终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成效上。
二是启动镇区“两横两纵”刷黑工程。针对集镇主干道约4公里进行平整、硬化、刷黑,在宽阔便民的公共场地有序划分停车位,以解决乱停乱放、交通不畅的问题等。
三是推行垃圾分类,实施环卫一体化。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两网融合”。在镇区实行“四定四分法”。通过垃圾的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定人分类管理、定车分类收运、规范分类投放行为,提高居民分类精准投放率,确保垃圾分类长效化。在试点村庄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四级联动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实行“二次四分法”,并由保洁员上门转运垃圾桶,有效杜绝垃圾长期堆积,推进垃圾减量化。
二、发展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特色不明显。全镇仍以种养殖业为传统主业,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尚未实现。缺乏支撑性主导产业,产业龙头引领示范力度还不够。在“一村一品”的发展基础上,“一镇一业”的特色发展路径还不清晰,特色小镇还未形成。
(二)美丽乡村建设无规划。大多乡村缺乏科学合理的布局设计,建筑物规划不健全,普遍杂乱无序且风格各异,缺乏统一整体性。违规建筑物依然存在,建筑群出现紧密、松散两极分化。
(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未实现全覆盖,农产品直销网点、农村供销社等建筑设施相对滞后,物流、销购等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先进基础设施向乡村扩散渗透还不够,无法承载现代农村发展需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等基本设施相对落后,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桶等数量较少,农村垃圾收集收运和污水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们将紧紧团结在县委、县政府周围,聚焦强县工程赋予的目标任务,持续以“下基层查民心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抓好队伍建设,立足优势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坚持科学规划,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狠抓落实,干出成绩,围绕一年一目标、一年一台阶,久久为功、坚持不懈,为县域争百强做出新街贡献。
(一)持续做好“三清两建一提升”,点燃乡村振兴引擎。进一步盘活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化解村级债务,推动乡村迸发全新活力。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产业链,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进一步推动“生态包袱”向“绿色财富”“能源财富”转变。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以垃圾分类和环卫一体化为重要驱动,不断提高群众整治环境的素养和意识,引导其自“自扫门前雪”,形成人人参与的环境整治格局。
(二)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储蓄镇域发展源泉。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不断通过外出会见、老乡会、座谈会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实施“三乡工程”,以更浓乡愁、更大力度、更优条件吸引在外能人、乡贤、青年返乡创业。以“项目小秘书”千方百计促成跟踪在谈项目早签约、早落地。
(三)不断开展擦亮小城镇建设,焕发生态美镇神韵。按照“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分类实施、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的要求,积极发动群众,坚持干群联动开展镇村环境大提质行动。逐步分批推进环卫一体化和垃圾分类,推动垃圾减量化,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和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网络“两网融合”。
(四)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涵养宜居村落魅力。将充分发挥毗邻市区、县城、炎帝故里景区的区位优势,立足农旅融合,着力擘画“荷香苏湾”的精彩画卷。深入推进炎帝大道姜湾和河源店村红色美丽乡村建设。
(五)全面增强群众主体意识,迸发共同缔造活力。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共同缔造全过程、各方面。逐步全面推行“微积分”制度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内生动力。以“房前屋后七小事”为切入口,动员广大群众力量投入到“五共”乡村治理体系中来。进一步发挥“夜话”作用,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议事,群策群力,民主协商村庄规划,真正让村级建设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