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街镇政法办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基础,以建设“平安新街”为目标,全面落实平安建设社会稳定工作各项措施,促进新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县政法委的统一要求,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切实推动“枫桥式”平安创建工作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县委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切实完善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和综合治理机制,切实推进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新街、法治新街。
(二)工作目标
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三)工作任务
1、各村、单位要成立(调整)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及“枫桥式”平安单位、平安村(社区)创建协调小组,并明确成员单位及工作职责。
2、按照“力量更强、研判更实、解事更多、保障更强”标准继续推进镇级综治中心实战运行,推进村级综治中心正常运行。
3、加快推动“枫桥式”平安创建。认真谋划开展“枫桥式”平安创建活动,明确“枫桥式”平安单位、平安村(社区)的创建目标,通过开展高标准、宽领域、多层面的创建活动,进一步汇聚全镇力量,防范平安风险,堵塞平安漏洞,补齐平安短板。
4、严格落实“逢四说事”、“访议解”两项工作,有效深化“逢四说事”“访议解”两制融合,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杜绝进京非正常访和赴省异常访,信访问题快速导流,初信初访处置有效,接劝返工作及时到位且无滞留现象。
5、推动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
6、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不发生个人极端案(事)件。
7、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无校园欺凌现象,无涉校安全案(事)件发生。
8、邪教、吸毒、社区服刑、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摸排管控到位、教育转化到位、依法打击到位。
9、因地制宜,合理落实一村(居)一警(辅警),一村(居)一法律顾问。
10、群众安全感指标测评成绩位居全县前列。
11、加快推广“创新型”平安创建工作宣传。各村(居)、单位要善于创新载体,善于整合资源,善于共享平台,推广利用好“村村响”广播等设备,大力宣讲平安知识、宣传平安建设、宣赞平安事迹,大力传播平安理念传播平安故事、传播平安精神,进一步强化广大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的平安意识,增强共护平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2021年4月1日-2021年4月30日),动员部署阶段。组织动员和安排部署平安创建工作。各村、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平安创建工作会议精神,迅速组织召开平安创建宣传动员会、安排部署会,结合各自实际,分别制定工作方案和创建标准,分解量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推动创建活动迅速展开。
第二阶段(2021年5月1日-2021年11月30日),狠抓落实、组织实施阶段。各村、单位要对照本方案确定的工作任务,认真查摆平安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建机制、固成果,确保创建任务如期完成,工作目标全面实现。要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平安社区”、“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市场”等各类创建活动,第一步:按照“统一规划,自然形成,合理布局,便于管理”的原则。第二步:结合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积极转变干部作风。各单位要选派得力干部、公安政法干警到村(组)办点联系,明确办点干警、干部的职责主要是当好平安村(居)创建的指导员、服务员,群众有困难和矛盾纠纷可以直接拨打办点干部和办点干警的电话,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警民关系。第三步:建章建制由各单位责任人牵头,以居民为主体力量,以干警和干部包括村(居)委会干部为主导力量,开展平安村创建,摸清人口底数,建立出租屋管理制度,矛盾排查调解制度、帮教制度、邻里守望防控制度等议事制度,各村以村民小组为主体的群防群治网络。通过抓村组,全面铺开,整体推进。
第三阶段(2021年12月1日-2022年1月31日),总结验收近阶段。2021年年底,镇政法办组织考核检查组,深入各村和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将结果纳入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计分。
二、切实加强平安建设社会治理工作
一要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平安建设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平安建设工作更好发展。加强硬件建设,进一步优化平安建设工作中心办公环境,全面统筹平安建设力量,镇、村平安建设中心、网格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合署办公、一体化运行,村(社区)平安建设中心、逢四说事室与网格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合并,努力推进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让群众反映诉求、解决矛盾“只跑一地、只进一门”。
二要加快推进“下沉式”治理模式。充实镇、村平安建设中心、网格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等工作力量,配强村(社区)治调主任,配齐村(社区)网格员队伍、人民调解员队伍、平安志愿者队伍。加强公安派出所建设,推进“警务共建"工程(即:成立由联勤保安、治安志愿者、村组干部等力量组成的警务辅助工作队,开展村级警务共议、区域巡防共担、治安问题共治、矛盾纠纷共调等活动),全面落实“一居一警、一村一辅警”。三要加强新街镇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更好的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工作,积极整合基层调解资源参与诉前纠纷化解,从根本上减少诉源。加强司法所建设,强化工作力量、业务能力和相关保障,全面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
三、切实抓好信访维稳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也是平安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搞好平安建设工作,必须首先抓好信访维稳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一要强化研判稳控。要将平安建设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谋划、同安排、同部署,紧盯重点对象、抓住关键环节、守好重点领域,做到预知、预警、预防、预控。针对民师、两参、移民、离任村主职、转业志愿兵、进藏兵、风险金融投资受损、土地流转纠纷、村级债务、黑屋湾下岗职工等各类重点信访人员、群体以及其他突出不稳定苗头隐患,坚决实行重点对象“一人一专班"、重点群体“一个一对策”,提前落实包保化解稳控措施,严防赴省进京上访、重大群体性案事件发生。
二要强化局面把控。高度警惕疫情影响下非法集资、网贷平台等经济金融风险(我镇主要涉及的有“鑫农源”、“华中绿谷”以及最近的“玉龙供水”集资改制问题),防止其向社会稳定领域传导。扎实做好全国两会期间的平安稳定工作,提前部署谋划、加大专班力量、强化稳控措施,牢牢把握住主动权;持续抓实领导干部包保化解积案和定期接访下访约访等措施,畅通诉求渠道,就地化解矛盾;切实做好重点对象的动态摸排、矛盾化解、教育稳控和帮扶解困工作,确保全国“两会”等重大敏感期间全镇政治社会大局平稳。
三要强化风险防控。要在平安风险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变被动化解为主动预防,通过科学系统地预测、分析和评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风险,在重大事项实施前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或调整到可控范围。各村(居)、单位要定期对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切实将平安风险预防住、摸排准、管控好、消化掉。持续化解“疫后综合症”,对因疫情造成困境的企业、家庭、个人加强人文关怀、心理抚慰、跟踪帮扶。
四要强化整治管控。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校园安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及经济金融、交通运输、寄递物流等领域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行动,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案事件及安全生产事故。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对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吸毒人员、有极端倾向人员等重点对象的全面排查和动态管控,防范和杜绝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
五要强化重点问题处理机制。对重点问题、突出问题,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组织、指挥,制定具体方案,安排专人进行解决。在“八一”、“国庆”、“春节”等特护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在此期间出现的问题,集中力量进行解决,决不让矛盾进行激化。
六要强化情报信息网络。各村(居)配齐村务协理员、网格管理员、网格信息员队伍,及时排查不稳定因素,收集相关信息并向镇政法办进行汇报,按上级要求各村(居)包村领导是该村维稳工作第一职责人,包村干部是直接责任人,负责对所包村(居)平安建设维稳工作的督查和指导。
四、持续抓好镇区治安稳定工作
一是做好雪亮工程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实施以来,我们控点、连线,增加规模,道路沿线及各村监控设备的不断增添完善,逐步构建出“点线面全覆盖、网格化全封控”的社会治安网。下一步,我们要尝试将全镇16个自然村和小区视频监控全部接入镇平安建设中心,通过信息平台对重点路段、重点单位、治安案件高发区域进行巡回查看,对各村视频监控管理使用、巡逻防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重点工作进行调度,有效保障了全镇安全稳定。
二是紧抓专项管控力度不松。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涉访涉稳人员、社会服刑人员等存在治安风险的重点人员进行专项管控。依照不同类别建立管理台账,由镇、村、派出所工作人员联合管理,切实提高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实效。
三是强化治安巡逻全面覆盖。在原有巡逻队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加强,鼓励镇、村、单位、企业有中责任心的同志作为志愿者一同参与,通过镇派出进行综合调度,全方位打压违法犯罪分子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全力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四是重点打击涉黑邪教非法组织。全镇上下要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防范暴恐分裂活动,全面打击“法轮功”“全能神”等邪教组织,坚守意识形态安全,切实维护好国家政治安全。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配合派出所将扫黑除恶、“禁赌”、“反邪教”等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排查,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