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镇场新闻
【“干部素质提升年”专栏】殷店镇金塔村:小香菇托起致富梦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5-07-11
  • 【字体:    

编者按: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在全县上下纵深推进“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之际,特开辟“党旗引领乡村振兴路”专栏,生动展现我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凝聚建功支点奋进力量。专栏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清洁家园行动、乡土人才引育四大领域,深挖典型案例,把话筒交给一线实干者。近距离聆听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含真情的实践讲述,解码党建引领下乡村蝶变的“成功密码”,树起一批可学可鉴的标杆,激励广大干部在见贤思齐、比学赶超中强本领、勇担当、善作为,奋力谱写随县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殷店镇金塔村党支部书记  黄杰

守护“菇脉”,让种菇变得轻松

说起香菇,那是刻在金塔村民骨子里的记忆,是几代人的生计。但在几年前,小香菇却面临着大考验。那是个盛夏酷暑的深夜,村里的老王叔佝偻着背,守在蒸汽炉前添着柴火,整整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炉火映着他疲惫的脸,手上是厚厚的茧子,衣服上沾满了木屑和煤灰。那场景,深深刺痛村党支部书记黄杰。种香菇,累啊!年轻人嫌辛苦,不愿干;老一辈力不从心,种不动。金塔村引以为傲的富民产业,眼看着就要断了根脉!

在一次支部会议上,一位老党员忧心忡忡地说:“书记啊,咱们这香菇,要是没人种了,金塔的‘根’可就少了一截哦!”沉甸甸的话语,像重锤敲在村党支部书记黄杰心中。怎么办?必须要给种菇减负!必须要推行集中制棒!那段时间,村“两委”一班人到处学习经验,反复争取项目!经过两个月的日夜奋战,日产3万棒的工厂终于建起来了,效果立竿见影,乡亲们再也不用守着炉子三天三夜,再也不用挥汗如雨地粉碎木料。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种菇的积极性一下子回来了!越来越多的乡亲们轻松地走进菇棚,脸上洋溢着笑容,金塔村不仅守住了“菇脉”,更让它重新焕发了生机。

做强“菇源”,让卖菇更加方便

产量上来了、香菇卖得了、价格卖得好才是硬道理。金塔村在90年代末就建起了香菇交易大市场。然而,时代在变,老市场渐渐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不仅设施陈旧,安全隐患也十分突出。2022年初,菇农老李为了占个好摊位,凌晨4点就骑着摩托车赶往市场,在临近入口的时候,因为路面结冰、视线不清,连人带车重重摔倒在地。昏暗的路灯下,是老李不顾伤痛,跪地捡拾满地滚落香菇的无助身影。金塔村曾做过统计,仅在2022年2月,交易市场发生的交通事故就高达23起,“致富路”成了“高危路”。冰冷的数据让支部一干人如坐针毡。市场是产业的窗口,更是乡亲们心血变现的桥梁,如此环境,怎么对得起乡亲们的辛勤付出?怎么支撑起产业做大做强?

金塔村党支部立即行动!筹措120万元对市场进行全面改造:坑洼的水泥路变成平整的柏油路,昏暗的白炽灯换成明亮的太阳能灯,电线电缆全部入地,排水管网全面扩容。不仅如此,金塔村还增设宽敞的临时仓储区,安装公平高效的电子过磅系统,规划专门的运输中转区。如今,走进焕然一新的交易大市场,天南海北的客商云集,满载香菇的车辆穿梭不息,电子磅的提示音、打包机的运转声、人们爽朗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奏出产兴人和的交响曲。“菇源”强,人气自然旺。现在,金塔村的交易市场日交易量突破10万斤,平均日交易额高达35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华中香菇交易NO.1。

延伸“菇链”,给强菇插上翅膀

市场红火了,产业壮大了,但金塔村党支部的眼光没有停留在“种”和“卖”上。要真正实现集体经济的腾飞,让金塔的香菇产业行稳致远,必须拉长产业链条,把根扎得更深,把枝叶伸展得更广!从2010年开始,金塔村积极参与工业园建设,并成立园区服务公司,专注园区物业管理。金塔村的目标很明确:筑巢引凤,大力招引香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完整产业闭环。历经15年的精心培育和辛勤耕耘,如今的工业园已是一片繁荣景象!园区入驻企业超过20家,工业总产值突破了16亿元大关!其中,配套企业就超过10家!看到香菇产销两旺的红火局面,2023年,村集体直接投资160万元,建成20万棒规模的标准化种植基地,每年新增经营收入近20万元。今年4月,金塔村又进一步成立随北贸易公司,短短两个月贸易规模就接近1000万元,成为金塔村深度参与产业链、积极打造供应链的又一具象化表现。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24年,金塔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61万元;2025年,金塔村的目标是突破150万元。面对新的责任使命,金塔村将牢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集体”的初心,进一步做好“菇事”,撑好“菇伞”,奋力搭建产业兴旺“香菇桥”,托稳强村惠民“致富梦”,为把金塔村打造成实至名归的“楚北香菇第一村”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