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镇场新闻
水利解旱忧 公路通民意!洪山镇青龙庙村绘就幸福图景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5-09-15
  • 【字体:    

金秋九月,洪山镇青龙庙村的田野间奏响丰收序曲。金黄的稻谷垂下沉甸甸的穗子,黄绿交织的稻浪在微风中轻轻翻滚,每一缕香气都透着 “好收成” 。村民们望着这片长势喜人的庄稼,忍不住念叨:“今年天干,庄稼还能长得这么好,地里的收成有了盼头!”

时间回到 2023 年,彼时青龙庙村的水利设施早已“不堪重负”—— 水库水源无法直达农田,老旧堰塘多处渗漏,灌溉水渠被淤泥、杂草堵得严严实实。一到旱季,地里的秧苗就面临 “渴死” 风险,农业生产常年 “看天行事”。

“以前旱季一来,就愁得睡不着觉。水库里明明有水,却流不到自家田里,看着稻子在灌浆期蔫下去,心里急得慌却没办法。” 老党员徐学荣回忆起过去,语气里满是无奈。

面对这一难题,村两委班子决心改变现状。他们把 “议事桌” 搬到了村民身边,党员大会上听建议,村民大会上收诉求,就连田埂边的 “板凳会”、农家院里的 “夜话会”,都成了凑思路、定方向的平台。一次次讨论后,“优先补好水利短板” 的想法,成了干群心里的共识。

为了让庄稼不再 “缺水喊渴”,村干部们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回到村里,又动员村民投工投劳,一起把水利工程建起来。干群一起发力,7口破旧堰塘整修后重新蓄满水,7.6 公里新修的灌溉渠像银带般绕着田野,7 个提水泵站稳稳 “立” 在田边 —— 青龙庙村的灌溉难题,终于解决了。

“现在田里缺水,打开水库或堰塘的闸门,再拧开泵站阀门,清水顺着渠道就流到田头,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半夜排队等水浇地了!” 村民陈文勇站在自家稻田边,看着渠水缓缓流入田间,笑容格外真切。

灌溉的问题解决了,村两委班子又把目光落在了村里的路上。“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老话,成了全村人的共同期盼。2023 年下半年,经过多方筹措资金,全长 6.3 千米的乡村公路拓宽工程正式启动。

施工期间,村两委班子成员轮流在工地值守,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工程推进中,最关键的难题是路基拓宽需要占用部分村民的自留地。为了做通大家的工作,村干部们挨家挨户走访,一边讲公路拓宽后出行、运粮的便利,一边带头先征自家的地。

干部带了头,村民们也放下了顾虑。大家纷纷主动配合,有的清理地里的农作物,有的帮着施工队搬运物资,原本可能卡壳的 “征地问题”,在干群的相互理解与支持中迎刃而解。 如今,村里主要道路上的桥梁扩宽工程正在推进。

"现在路宽了、桥也要扩宽了,收割机、运输车都能顺利通行,以后收粮卖粮都方便多了!" 站在桥梁施工工地旁,村民裴红亮感慨道。

水利稳了收成,公路畅了出行,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村民心里更踏实,和村干部的距离也更近了。“基础设施建好了,只是乡村发展的第一步。” 站在新修的水渠边,刘贵国望着远方的田野,语气坚定,“接下来,我们计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延伸产业链,让村民们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还能通过深加工多赚钱,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夜幕降临,乡村公路两侧的太阳能路灯准时亮起,暖黄的灯光照亮了整洁的村道,也映照着村民们悠闲散步的身影和脸上的笑容。曾经因基础设施薄弱而发展受限的青龙庙村,如今正沿着乡村振兴的道路稳步前行,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迈进。(随县融媒体中心 文可昕 洪山镇 刘备、李晨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