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随县 > 随县旅游 > 旅游信息
【古迹探秘】柯 家 古 寨----随县名胜古迹探秘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16-07-28
  • 【字体:    

王春梅

    正是春末夏初的季节,阳光强烈得可以感觉到皮肤上的炙热!林木苍翠的山道,大片白色蔷薇蔓延视野,寂寥醒目的花朵挂满藤蔓,像瀑布垂挂路边。

    此行目的地是现存随县境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且仍有村民世代繁衍居住的古村落----柯家寨。

    柯家寨位于中国花菇之乡、华中风车小镇----草店镇东南方7公里处。草店自古人文厚重,资源丰饶,山水风光奇秀。“祈福观音寺、探幽佛子洞、访古柯家寨、避暑农家乐、千佛塔观云海、二妹山风车览胜,药材基地赏牡丹,车云山品茶观光游”,是近年来,草店政府倾力打造的鄂北茶禅人文生态旅游长廊。

柯家古寨私塾文明门局部旧址----明清时期柯氏秀才舞文弄墨集聚场所  谢桂芳  摄

    古寨掩映在浓绿的山林之间,山谷里、小溪边到处可见各色雏菊和不知名的山花,微风过处,花影如麦浪婆娑招摇,细碎而浪漫,是画家旷野写生、摄影爱好者捕捉朴素美感再好不过的去处。古旧的寨门前坐着几个神态安详的村妇正在叫卖樱桃,嬉闹的孩童不时蹲在篮边顺手拈几个丢进嘴里。对于造访的游客这些孩子似乎已经习惯并不怯生,主动围上来帮游客挑选最大最红的樱桃。

    沿着正门前行,幽深窄巷蜿蜒左右,陈年古宅悠然在你眼眸惊诧交错,与寨门外的世界仿佛遥隔两重天,深陷古色古香的原始魅惑,你会有恍惚穿越悠长时光走不出来的迷离错觉!你会不自觉的期待深幽的门内能忽然走出一位晚清女子着素妆,于深巷的尽头嫣然回眸……会恍惚看见面色沉静、玉树临风的少年书生徐徐走过你温润的记忆……

    据柯家传人、三道河村支部副书记柯红星介绍,柯家寨始建明朝崇祯年间,占地面积200余亩,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柯氏五世祖柯英特因流寇作乱,从江西马屑坝携家迁至草店镇三道河乡建房定居。村落选址根据周易风水哲学理论所建,坐北朝南,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东西南北各有四个寨门,供村民出入劳作。南寨门为主寨门,门前建有护村河(今三道河水系),是处静幽宜居的风水宝地。村寨初建规模并不大,后光绪年间又修建寨墙,以防流匪入侵,前后历经明、清共两百多年的建设才发展成为今天的规模。

明清时期祭祀案台和桌椅    谢桂芳  摄

    柯家寨的整体布局是迄今随县境内最具明清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所建房屋均为四合院,房屋架构为九檩十八柱,雕梁画栋,门楣丹青染色,绘有花鸟虫草,窗棂条木相勘成方格状,大小如火柴盒,古朴精致;每家居户门坎放置一对雕刻精美的石鼓门敦,门前场地均有1--2个一米见高的”L”型上马石,形同有靠背的简洁石凳,供主人拴骡马和上马垫足所用;村寨内外排水系统良好,后山居高位置建有应急粮仓,仓壁的上半部设有通风口,防止储备粮食受潮变质;整个村落廊檐互通,逶迤相连,据当地人讲,古时下雨村民不用任何雨具可自由穿行村寨而衣冠鞋帽不湿。

    行走幽长石巷,涧水潺潺,白的粉的黄的蔷薇开满古寨残墙。如今,极目所致,村寨虽破损严重,亟待修复,但保存下来的房屋基本完好,柯氏子孙仍世代盘踞于此。目前,该村有农户40余户,村民共200余人,世代农耕为生的柯氏家族后裔基本外出求学、务工,留守家中的老人和儿童以种地和栽植香菇为生。所到之处,院落整洁有致,古老农耕器具依然为今所用,静静的靠在门边。屋内神龛香火缭绕,散发着神秘久远的宗教祭祀气息。只有门框大红色的喜庆春联,窗楣间悬挂的玉米棒子和三、两只葫芦随时提醒着游客,这古寨居住的仍是活生生、二十一世纪的现代村民。

    柯家祖上富裕,对礼孝文德要求甚严,家族门第等级分明,长尊礼仪有别,亦重视对后辈文才器乐的培育。柯氏传人柯介孑子婿陈万明仍承袭祖上教诲,专伺胡琴锣鼓等乐器,闲时为村民打发无聊光阴即兴演奏一段拿手的旋律。而今,除了陈万明,柯氏其他宗族的子嗣搭组戏班,专为游客表演先祖相传的曲目---柯寨遗风。

    据村民老辈介绍,柯氏家族秀才倍出,四百多年来仅秀才就多达60余人,因此建有风雅私塾“文明门”,为柯氏才俊平日舞文弄墨、谈古论今聚集场所。文明门在寨子中央,是一个三进四合院的深宅,壁墙青砖垒建,门楣处白墙黑字书写“明月清风”、“圣贤轩”等字样,周边有精致古雅纹饰,有些文墨字迹开始脱落,但仍散发昔日清高儒雅气息。深墙院内,青石铺地,蝴蝶兰恣意绽放院角,明清、民国时期的老旧桌椅依然保存完好,落座眯眼抬头仰望四方明媚天空,长风拂面,飞燕剪影,那些身着长衫、气宇轩昂的秀才仿佛正手握长卷,或沉吟冥想,或站在窗前静静聆听春雨敲打芭蕉的寂寥,薄薄的宣纸低徊着万千诗句的水墨清凉,千帆过尽的惆怅,任年久岁月也无法抵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