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随县 > 随县旅游 > 旅游信息
火山下的凝眸,那横卧在大洪山脉逶迤群山之间的醉人风情……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16-11-08
  • 【字体:    

 


随县琵琶湖,万亩碧水,倒影群山入画来。一袭澄澈见底,引来者掬入口中。空中俯瞰,那是一把万年的琵琶,横卧在仙风道骨的大洪山脉逶迤群山之间。

如歌的往事当追溯数千万年前,地壳运动沉积的火山熔岩,喷薄而出,凝聚成眼前流淌着的雕塑般永恒的石瀑,如今成为千万游客观瀑寻古的一处风水宝地——


 


 


琵琶咀上筑新湖
琵琶湖,正如其名,如诗如歌。
 
著 名作家从维熙曾驻留于此,抒怀写下《一曲琵琶醉了秋》:“环看湖的四周,是层层叠叠的绿峰。淡绿色的是清竹和行行茶树,浓绿的树多为阔叶林带……再把目 光,从群峰收拢到湖上,我惊愕地发现湖的形体真的状如一只琵琶,横卧在青黄翠绿的峰谷之间,那琴弦是微风吹起的水纹,弹琴的不再是那身穿红衫的随州姑娘, 而是从空中俯冲下来的,戏水捕鱼的水鸟——它们欢快的啼鸣,让琵琶湖的乐曲,变成了天籁声声。”


 



 


在水利人眼里,她就是大洪山水库,属于大二型水库,地跨随县洪山镇和大洪山风景区管辖的长岗镇,主坝拦截长江流域府河支流涢水上游文家河,六个村毗邻湖边,承雨面积157平方公里。
 
琵琶湖大坝下游凉亭河村一位老者说,琵琶湖名字由来跟大坝选址有关,因为大坝就建在一个叫琵琶咀的地方,所以当地人又叫她琵琶咀水库。


 


 


1965 年9月,琵琶湖水利工程上马,时任省长张体学率领30多人的工作组,借住在时名安全村的一个农户家的草房子里,指挥琵琶湖水库和周围的水利建设。当时水库 工地上发火电,一根线牵到村里,这里成为随州最早用上电的地方。那一年,随县10多万人的劳动力,轮番派往工地,自带粮食、咸菜,肩挑背扛,硬是在鄂北岗 地建了这座大型水库。
 
如今,水库不仅具有防洪、发电、水产养殖、农业灌溉的功能,更为周围20多万城乡居民供水。由于水库水清景美,更增添了旅游开发的新功能。


 



 


火山石瀑醉游人
说起琵琶湖,游人眼中湖美、水清、景好。而最吸引人眼球的,是琵琶湖内的大洪山火山遗迹。


 


大约在5000万年前到8000万年前,这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了罕见的红色石头瀑布。在一道宽阔的湖汊里,翠林与碧水之间,一股股暗红色的“发辫”,宛如梳理整齐的发髻,低垂入水。


 


根据考察,大洪山多为海底火山,位于琵琶湖南部的火山遗迹是目前发现的唯一陆相火山,喷出时代为晚白垩纪(7000万~6500万年前)。专家考证,琵琶湖属于造山带构造地貌型,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主要有造山带地质地貌、火山岩地质地貌、典型的地质剖面和水体景观等。
 
捡起一块火山熔岩(浮石),只见红色的表面布满很多杂质,随处可见凹凸不平的气孔。这里大约海拔140多米。驻足静立,静默神思:这火山口,经历了无数岁月的翻叠,或有人类史前的恐龙曾经跨越,或曾经沧海横流游鱼穿巡。而如今,这座火山,正注视着脚下琵琶湖的形成与变迁。


 


 


“莫莫山崖镶画壁,红岩石瀑火烧成,凝眸一鉴兴衰事,留下男儿铁泪痕。”然而,南来北往的游人莫不冲着这处数千万年前的火山遗迹而来。

碧水悠悠动清愁
“琵琶湖碧琼楼畔,曲柳烟霞晚”……来过琵琶湖的文化人,被这湖静得彻底的汪汪碧水,拨动了心弦,纷纷写诗、填词、作赋。


 



这里湖水清澈,碧波万顷,群山环绕,岛屿百座,植被良好,青山绿水,茶园起伏,层次鲜明,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犹如白居易一首诗中描述的那样:“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漫游在水库之中,使你感觉到处处“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湖上的早晚最迷人。尤其是阳春三月,万木吐出翠绿的嫩叶,把湖水染得碧玉一般。朝霞穿过湖面上轻柔的白纱,好似对着这面镜子照照自己美丽的面庞。红绿相 间,色彩交融,峰峦叠翠,雀鸟飞鸣。红霞散尽,微风击水,搅起满湖的碎金,光闪闪,斑点点,令人勾魂摄魄。  



在这里,您能观赏到传统风情和原生态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秀丽风光,享受回归自然生态环境的感受。


金秋,可窥见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风貌。

春天,可以欣赏到“一百里处春似海,山山掩映花丛中”的胜景。

夏季,可领略到“当潇洒山涧夹纩时”的凉意。

隆冬,能寻觅到长白山的雪态冰姿。


你们,还在等什么呢?

编审:张小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