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镇“8.12”灾后重建一周年情况汇报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2-11-25
  • 【字体:    

柳林“8·12”特大洪灾发生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县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随县坚持人民至上,科学编制灾后重建规划,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抓重建、防大汛、惠民生、提质效,灾后重建、经济发展、安全防范等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现将一年来相关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灾后重建情况

(一)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深入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继续加大帮扶力度,着力解决实际困难。一是市场主体恢复元气。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发放奖补资金300余万元,鼓励和引导14家受灾企业和237户商户全部恢复正常生产和经营;发放贷款贴息资金100余万元,帮助176家市场经营户申请贴息贷款2690余万元,助推柳林镇经济运行态势加快恢复、持续向好。二是危房改造按期销号。组织房屋技术专家和第三方鉴定公司,持续对受水患影响的房屋开展全面勘测,768户安全隐患房屋如期完成销号,安全拆改D级危房438户,引导群众自主修缮加固C级危房330户。三是农业生产稳定有序。统筹抓好农资供应、田间管理、病虫监测和动物疫病防控,邀请省市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提振了灾后群众生产生活信心,有力促进了夏收夏播工作。

(二)全力以赴推进防汛工程。坚持应急谋远,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化工程质量和资金监管,有力有序推进防汛工程建设。一是如期完成河道治理主体工程。聘请专家团队高标准规划设计滨河柳林镇区段河道,组织拆除9家临河单位和149家居民房屋、征用土地360余亩,推动全长3.9公里的河道治理主体工程在汛期前顺利完工,将滨河河道原底宽8至10米扩宽到18至28米,最宽处达52米,将太平河河道原底宽4至6米扩宽到12至16米,最宽处达29米,最大过峰流量提升至350立方米每秒,极大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水灾隐患。二是顺利推进道路桥梁重建。河道施工应急通道S263已全线贯通,6公里高速连接线、7.9公里金同线、镇区外环35公里水毁通村公路提档升级项目全线开工, G240国道柳林路段加快建设,投资2000万元的10座重建桥梁全部建成通车。三是积极推进农业水毁设施修复。高标准、严要求推进水患综合整治,投资近2400万元完成除险加固小二型水库5座,修复农村水毁道路186处,修复河堤91处、浆砌石块1.25万立方米,河道清淤85处57.5公里,修复堰塘463座、垱坝44座、桥涵37座、泵站4座。

(三)全面推进应急体系建设。扛牢安全责任,紧盯薄弱环节,加快补齐短板,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一是着力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制发了柳林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严格落实“四包七落实”(即实行行政干部包村、部门负责人包片、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落实避险信号、转移路线、避险地点、避险设施、抢险队伍、提前转移人员、报警人员等七项工作),布置完成转移避险示意图,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2700余份,300余名应急队员和49名包保负责人随时待命,时刻准备全镇联动救援。二是着力提高预警监测水平。依托17个水库水位监测点、1个气象观测站、4个雨量观测点,及时监测雨情,通过应急广播、村村响实时预警,确保指令传达零延时。组织巡逻队员对全镇内河段开展全方位巡查,在易发地质灾害地段进行24小时值守。今年以来,共排查防汛风险点45处、隐患点32处,成功预警两次24小时累计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的强降雨。三是着力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建成200平方米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库,储备六大类128件应急救援物资。规范设置镇级5个和村级12个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山林公园建成投入使用。组建镇村两级应急救援队伍,常态化开展应急实战演练,今年以来开展“夜间实战”“小手牵大手、安全同行”等不同形式的应急演练5次,出动应急救援队伍160余人次,转移救护居民1500余人次。

(四)全力实施强县工程。抓住“强县工程”的牛鼻子,精准定位,把灾后重建与“擦亮小城镇”、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文旅康养小镇。一是基础设施提标改造。全面推进供水、供电、污水、排水及镇区路面刷黑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集镇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及污水主管网建成并投入运营,供水、雨水管网改造完成,镇区街道全面刷黑,新建2座公共厕所投入使用,长岭坡村和双利村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完工。二是便民服务优化升级。改扩建的1000平方米农贸市场已投入使用;新建派出所服务大厅及技术中心,预计11月可搬迁入住;搬迁居民还建点一号楼、二号楼、三号楼已封顶,预计10月可交付使用;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四层已封顶,预计年底投入使用。三是集镇风貌彰显特色。落实“五共理念”,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按照新江南建筑风格,投资2500万元对“一街两侧”、“一河两岸”实施亮化包装,目前正在推进立面包装二期工程,受益群众达700余户。以城乡环境大提质行动为抓手,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新建了3处亲水平台、滨河滨水绿带2处、沿河休闲步道3000余米等居民休闲场所,镇区环境面貌大幅改善。四是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启动大桥街居委会、院子河村、双星村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启动院子河、大桥街、大堰角、金桥等4个村7329公顷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目前已报国家审批。投资854万元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团结村已开工建设,并引入西厢房团队通过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促进美丽乡村建设;金桥已完成规划设计;大堰角、大桥街、院子河正在进行规划设计。五是共同缔造初显效应。通过召开“村湾夜话”、板凳会等活动为载体,问民需、听民声、解难题,宣传“五共”理念,反复征求意见,创新出台《柳林镇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积分制管理工作方案》,以365分为支撑,在全镇范围内创新构建“积分制+X”全方位管理格局,将基层治理由“村里事”变为“家家事”,由“任务命令”变为“引导激励”,由“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构建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新格局。

例子:将军台村依托“一约四会”构建评议标准,利用“积分制”提供参与动力,用“小切口”做实“大文章”。制定了涉及拥护党的领导、社会治理、志愿服务、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分类、产业发展、家庭教育等七个方面23项积分标准,并为每户家庭建立专属电子档案,根据实际积分情况及时兑现米面油、洗衣粉、卫生纸、保温杯、烧水壶等物质奖励及授牌表彰、评优评级、金融服务、股份分红等精神激励。从曾经“干部干群众看”,到如今“干部群众齐心干”,将军台村创新“一约四会”融合“积分制”,参与的群众已有100多名。

团结村探索村级“积分制”管理办法与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项目紧密结合,以“积分”激励招募志愿者和村级能工巧匠,共同参与内外环境微改造,以“积分”发动群众捐赠闲置或废弃的老物件、乡土材料,共同打造房前屋后微景观,当“参与”的种子在群众心里生根发芽,“共建”的意识便悄无声息地开枝散叶,一条接地气、低成本、可复制的美丽乡村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工作机制即刻在团结落地见效。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以实施强县工程为契机,立足柳林镇文旅康养生态小镇的发展新定位,坚持统筹兼顾、示范引领,全力推进“擦亮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动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走深走实,全力打造灾后重建样板镇。

一是加快项目建设,高质量打造民生工程。紧盯时间节点,强化调度管理,采取“项目资金大盘子+政府贷款小盘子”模式,多措并举筹措项目资金,不断完善滨河柳林段河道配套设施,推动水毁通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G240国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搬迁居民安置点等重点项目建设,严把工程质量关、资金使用关、廉洁安全关,确保各项重点工程安全有序推进。

二是强化流域治理,筑牢群众安全防护网。围绕府河流域综合治理,统筹做好干支流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文章,加快柳林镇水文监测站建设,用好水库监测、气象预警、雨量监测等系统,提高雨情监测预警能力。推进安全关口前移,对水患易发的重要场所、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再进行全方位排查,迅速彻底整改隐患点,严防灾害事故发生。对各类防汛抢险物资储备情况全面检查,备足备齐各类防汛物资,加强洪水隐患点等重点地区防汛应急实战演练,提高应急救援实战应对能力。

三是统筹城乡建设,打造美丽宜居风光带。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推进“擦亮小城镇”改造提升工程,推动镇区房屋“一街两侧”立面包装和“一河两岸”滨水公园、太平广场、滨水绿带等的休闲步道和生态走廊建设,提升集镇整体形象。加快推进5个美丽示范村、4个国土综合整治村、3个高标准农田建设村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村一景”特色村庄,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片。充分发挥“一约四会”等作用,注重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建立健全环卫保洁长效机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是盘活特色资源,培育镇域发展新动能。以“工业向园区集中+乡镇飞地经济”的发展思路,发挥传统柳林镇铸造产业优势,积极谋划招引项目,引导传统机械制造企业在开发区落户,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香菇、板栗、中药材、养蜂等特色农业,推广乡村合作公司、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新模式,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深挖人文内涵,充分利用明玉珍故里等文旅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完善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努力打造特色文旅康养小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