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2021年二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1-07-28
  • 【字体:    

  今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下,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经济运行延续一季度“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二季度全县经济稳步发展。

  一、经济运行完成情况

  二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4.81亿元,同比增长26.9%,全市排名第二,较2019年同期增长6.3%。元至6月,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7.12亿元,同比增长120.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137.4%;规模工业总产值232.84亿元,同比增长43.2%;规模工业增加值53.49亿元,同比增长39.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0.4%;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完成57.86亿,同比增长5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25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限上商贸企业消费品零售额8亿元,同比增长38.8%;外贸出口(元至5月)1.54亿美元,同比增长25.4%。

  (一)与一季度相比,全县主要指标增长放缓。二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3.2%,较一季度减少91.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5%,较一季度减少77.8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0.4%,较一季度减少22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较一季度减少27.8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8.8%,较一季度减少53.8百分点。

  (二)与2019年相比,总体基本恢复正常水平。与2019年同期相比,财政总收入增长12.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8.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增长8.7%;招商引资增长21.5%;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2.5%;元至5月外贸出口较2019年同期增长65.7%。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元至6月全县24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2.84亿元,其中七大产业企业累计完成221.09亿元,同比增长44.2%,拉动全县总产值提升0.9百分点。农副产品加工业、矿石石材及建材业、电子信息产业分别增长40%、75.5%和30.5%,其中食用菌加工业、花岗岩加工业同比增长53%、104.1%,分别高于全县总产值平均增速9.8、32.3个百分点。

  (二)限上消费逐步回暖。元至6月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限额以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8.8%,其中网上零售额完成217.6万元,同比增长103.7%,较一季度增长87.3%。分类型看,批发零售业同比增长35.3%,住宿餐饮业同比增长37.7%。主要消费品需求增长,日用品类、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6.1%、68.7%,高于全县限上零售额27.3、29.9个百分点。

  (三)项目投资加快复苏。  元至6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0.4%,高于市平均增速3.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431.9%、85.3%、39.3%,民间投资增长86.8%,制造业投资99.7%。5000万上投资项目96个,较上月增加12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2个,同比增长14.3%。施工项目112个,同比增长14.3%。

  (四)外贸出口持续向好。元至5月,全县33家出口企业累计实现出口1.54亿美元,同比增长25.42%,占全市出口总值的33.84%。19家企业实现出口正增长,其中裕国菇业实现恢复性全增,5月份单月出口2657万美元,累计实现出口7051万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45%),成为全县外贸出口的重要支撑。从产品结构看,通过积极办理出口退税,创新搭建“香菇贷”平台,通过电商“互联网+”等模式大力推广农产品外销,我县香菇出口优势逐步凸显,元至5月全县农产品出口14041万美元,同比增长23.44%,占出口总额的90.82%。其中,食用菌出口12357万美元,同比增长38.44%。

  (五)财政收入增势强劲。元至6月全县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120.4%,较2019年同期增长12.8个百分点,持续3个月超2019年同期水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37.4%,较2019年同期增长7.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65亿元,同比增长167.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2.3%。一方面因去年同期受疫情影响,经济停滞,财政收入断崖式下跌,基数较低;另一方面市场回暖,我县石材、农副食品加工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分别增长315.3%和1250.5%,税收贡献力度较大。

  三、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重点行业恢复较慢。一是投资形势依然严峻。截止6月,我县固定资产投资额仅为2019年同期的67.5%,二产投资额占比较2019年同期减少2个百分点。施工项目数112个,较2019年同期下降62.2%,新开工项目数仅为2019年同期的22%。二是社会消费体量小恢复慢。元至6月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2019年同期的91.5%,仍未恢复完全恢复至正常年份;全县社零总额完成44.25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6%,增速低于全市平均增幅3.8个百分点,排全市最后,其中限上零售额仅占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的7%,增速低于全市平均增幅13.6个百分点,限上商贸占比过低,支撑力度小。

  (二)入库单位数量大幅减少。上半年,全县无月度新增入库“四上”企业。新增单位培育少,缺乏优质企业入库,截止6月全县四上企业在库数为363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2家,同比下降3.2%,其中工业企业减少5家,商贸单位减少5家,服务业企业减少2家;且商贸单位“大个体”数量增多,占商贸企业总数的35.2%,在库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经营户“个转企”意愿不强,服务业企业在库数量基数过小,入库申报难度加大。

  四、下一步措施

  下一步,统计局将瞄准上半年及全年工作目标,切实履行工作职能,主动担当作为,全力为县委县政府实施科学决策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

  (一)抓好经济运行监测上报,全面反映发展成效。坚持“月初监测、月中分析、月末预警”的监测预警工作模式,对统计工作中发现的趋势性问题和数据异常,及时与主管部门对接。在企业联网直报期间实现数据“日报告”制度,实时监测数据异常企业及时开展核实,确保统计指标数据的相互匹配衔接性。

  (二)搞好主要指标数据解读,提振发展信心。以优化统计服务为目标,在统计进度分析、预警分析上下功夫,提升能力,为领导掌握全县经济运行状况提供数据支撑和精准分析。

  (三)推进“四上”企业培育纳统工作,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及时督导调度各行业“准四上”企业库、企业培育扶持工作进展情况,对达到规模标准、发展前景良好、成长性高的企业及时组织申报纳统,确保达到“四上”企业标准的单位应纳尽纳、应统尽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