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2021年经济运行情况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2-02-15
  • 【字体: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因疫情、汛情造成的不利影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全县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具体情况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279.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比2019年增长6.3%,两年平均增长3.1%。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第二产业增加值12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72.16亿元,比上年增长7.6%。

202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10元,比上年增长11.1%,比2019年增长6.8%,两年平均增长3.3%;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48元,比上年增长12.2%,比2019年增长9.5%,两年平均增长4.6%。

(一)工业生产稳固增长。 2021年全县249家规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536.14亿元,同比增长17.4%,较2019年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4%,较2019年增长10.1%;累计销售产值达到521.87亿元,同比增长17.2%,产销率97.3%。主营业务收入完成522亿元,同比增长17.2%;实现利润44.08亿元,同比增长28.7%.分行业看,随县七大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09.67亿元,占全县总产值比重95.1%,同比增长17.5%;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完成157.43亿元,同比增长14%;矿石石材及建材业完成206.77亿元,同比增长25%;汽车零部件加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增速分别高于工业增速2%、8%和8.2%;医药化工业增长14.3%,纺织服装业同比下降5.9%。

(二)投资项目加快复苏。元至12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5%,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6.6%;其中5000万元以上投资增长9.8%,占投资比重为85.9%。全年施工项目数233个,较去年同期增加6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数154个,同比增长52.5%;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4个,同比增长7.7%。工业投资完成77.2亿元,同比增长2.8%,工业技改项目个数22个,完成投资额13.9亿元,同比增长141.4%,占工业投资比重为18%,较去年同期增长10.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完成66.4亿元,同比增长12.4%。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21.97亿元,同比增长26.3%,较2019年增长30.3%。

(三)消费领域持续回暖。元至12月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95亿元,同比增长15.7%,恢复至2019年的85.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22.67亿元,同比增长20.7%,较2019年增长5.4%,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占社零总额的25.2%。从区域分类来看,城镇限上零售额19.63亿元,同比增长23.4%,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速增长2.3个百分点;农村限上零售额3.04亿元,同比增长5.4%。从消费形态来看,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3亿元,同比增长12.4%,占限上零售额比重较去年增长7.2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7.37亿元,同比增长23.4%。饮料、烟酒、化妆品类增幅显著增高,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1.9%。

(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元至12月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1.92亿元,同比增长63.5%,较2019年增长13%;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72亿元,同比增长73.6%,较2019年增长14.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15亿元,同比增长76.9%,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0.5%,较2019年增长12.9%,非税收收入完成2.57亿元,同比增长66.4%,较2019年增长18.6%。

二、下一步计划

总的来看,2021年全县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各种有利因素积厚成势,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全县经济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汉襄肱骨、神韵随州”发展定位,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着力营造平稳向上、畅通循环的经济社会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狠抓经济运行攻坚调度。认清形势,直面问题,全力做好稳增长促发展各项工作。重视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和分析,尤其是要特别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运行走势,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协调解决。要加强对县域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围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工作,确保优势指标能保持,劣势指标能拉近与全市的距离。

(二)培育市场主体进规入限。一是加大招商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引进新企业、新项目落地随县,争取企业早投产、早达标、早入库、早见效。二是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培育中小企业做大做好,尽早达标入库,协助在库“四上”企业练好内功,争创龙头,打造特色产业链,形成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