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3日是我国第35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赋能年轻一代、共筑韧性未来”。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国际减灾日宣传活动相关要求,现就做好我县今年国际减灾日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10月14日
二、活动主题
赋能年轻一代、共筑韧性未来
三、主要内容
(一)集中宣传活动安排
1.县城集中宣传时间及地点:10月14日8:30—11:30在厉山镇新厉山广场,开展集中宣传活动。
2.乡镇集中宣传时间:10月14日上午8:30—11:30自行组织,参照执行。
3.参加集中宣传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县公安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随县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和湖泊局、县林业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县气象局。
4.各成员单位自备“赋能年轻一代、共筑韧性未来”横幅;宣传展板数量不少于3块,内容要紧扣主题,突出本行业防范常识重点;宣传资料不少于100份。
(二)开展一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各地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向社会普及灾害事故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通过编制印发防灾减灾宣传手册、社区和家庭应急手册,发送公益提示短信等方式,切实提升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新媒体作用,创新活动载体,提高宣传教育实际效果,营造良好氛围。
(三)组织一次防灾减灾救灾演练。重点针对城市内涝、山洪、地质、风雹、地震等灾害,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包含灾害事故预警、应急指挥、人员疏散和搜救、群众生活救助、伤员救治、物资调运、信息共享、社会力量参与等内容的防灾救灾演练。有条件的地方可针对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医疗救护、应急搜救、社会力量参与等内容开展技能培训和技能练兵等活动。
(四)组织一次灾害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断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做好风险源头管控和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作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组织专业队伍,重点做好城乡社区、学校、医院、敬老院、福利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建筑工地、旅游景区、火车站、城镇燃气、城市地下管网、泵站闸门等重要工程设施的风险隐患排查。引导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等积极参与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把灾害风险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预警信息传递、科普宣传教育、灾害应急处置落实到人、预案到人。对发现的各类风险隐患,制定针对性措施及早处置,遇到不利情况坚决组织避灾避险,确保人员安全。
(五)修订完善好防灾救灾应急预案。结合本地、本行业灾害风险情况,修订完善本地区、本行业各类应急预案,注重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多灾易灾地区要进一步细化预案措施和责任分工,做到责任到人,要指导城乡社区(村)制定通俗易懂的应急指南,明确撤离线路、安置场所、物资保障等。
四、活动要求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组织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宣讲解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务实担当的行动,切实把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的举措落到实处。要提高做好国际减灾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突出城乡社区、学校和教育设施安全建设,聚焦儿童和青少年安全意识和技能提升,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动员全社会为年轻一代营造良好安全环境。
(二)多措并举构筑安全环境,护航年轻一代健康成长。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刻吸取一些地方发生严重因灾伤亡的教训,坚持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组织开展与年轻一代学习生活密切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推动狠抓安全责任落实。对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现有校舍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影响安全使用的,要及时通过维修、加固、重建、改扩建等方式有效消除隐患。儿童游乐场所、体育场馆、旅游景区等儿童和青少年活动重点场所要加强设施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评估,落实安全防控措施。要统筹校园建设和教育设施安全保障,优先考虑将部分有条件的中小学建成应急避难场所,发挥“平急两用”作用。谋划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开发和成果应用,进一步将普查成果运用到灾害风险隐患排查、精准防治、救援处置等各方面全过程,不断提高灾害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实效性。
(三)强化适龄宣传教育,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的灾害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动员宣传力量、创新宣传形式、拓展宣传载体和内容,组织制作符合儿童和青少年特点的动漫、短视频、歌曲、微电影等科普作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两微一端”、“全民安全公开课”等传播载体和平台,高质量推进防灾减灾科普宣教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要加大防灾减灾教育力度,将防灾减灾知识纳入义务教育课堂教学内容。要推动各类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安全体验馆、应急实训基地等场馆场所免费向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开放,让更多儿童和青少年有机会获得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要注重发挥家庭作用,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不断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四)抓实应急准备和演练,全力应对突发灾情险情。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针对秋冬季灾害特点和今后一段时期各类突发灾害风险实际,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压紧压实责任,统筹做好预案、机制、力量、装备物资准备,一旦发生突发灾情险情,确保有力有序高效处置。县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推动本行业领域开展各方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的实战化应急演练。各地要积极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社区等开展一次管用实用的应急疏散避险逃生演练,指导提升预警信息接收能力,确保关键时刻临灾预警“叫应”和应急“响应”迅速到位。青年一代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激励引导广大青年干部在抢险救援救灾一线奋勇争先、挺膺担当,用青春书写人生精彩华章。
各地、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各项活动的统筹策划和组织实施工作;要严格落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求,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与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和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相结合,细化方案安排,确保措施到位、效果到位。并于10月19日前将宣传周活动工作总结报县减灾办。联系人:高智勇;联系电话:13093283858;邮箱:546448243@qq.com。
随县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2024年10月10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