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3年工作要点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3-03-09
  • 【字体: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的关键之年,是紧扣强县工程先行示范目标定位,提升县城首位度,促进曾随同城化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住建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强县工程先行示范目标定位,以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为抓手,实施花园县城、美丽城镇和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县城首位度,增强小城镇发展向心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奋力开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实施县城重点建设项目37个,力争完成投资24亿元、完工25个;打造1个省级完整社区样板,改造燃气管网107公里,新建县城区排水管网36公里,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5部;建筑业总产值突破7.5亿元,增长16%以上,商品房销售增长15%以上;筹集分配保障性租赁住房407套;建立乡村建筑“千人工匠”队伍,打造一批“荆楚派”美丽新农房样板;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做好典型经验复制推广,确保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全省前50;持续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保持无安全事故记录。

围绕这些目标,2023年,全县住建领域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功能提升行动,推动花园县城建设提标提速。一是拓展县城发展空间。围绕“聚要素、聚产业、聚人气”提升县城主引领作用,开展“县城提质增效”行动,高标准建设烈山湖东路、交通大道北段、炎帝大道扩改工程,完成厉山大道西段、开发区铁路穿涵工程,形成内联外畅的城市交通网络,推进县城区与市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二是完善设施配套。筹建县城新高中、县实验小学,加快市民中心商贸综合体建设,提档升级厉山商业街,提升县城服务能力。启动九里墩城市公园建设,加快推进姜水河二期治理、烈山湖东路沿线景观工程,营造“四季有花、四时有景”的景观效果。三是提升县城韧性。推进县城区排水管网排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建设,实现管网信息化、账册化管理。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厉山灯塔等5个社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建立防止黑臭水体返黑返臭长效机制,巩固姜水河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加强县城燃气管网提级改造,更新改造县城21个小区、107公里老旧燃气管网设施设备,提升县城供气保障能力。

(二)实施扎根随县行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衡健康发展。一是精准施策稳市场。加大居民购房、拆迁安置房票、外来务工人员购房等政策宣传力度,开展线上、线下促销活动,提振市场信心,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到县城投资置业。二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水平。发放100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住房租赁补贴,保障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做到“居者有其屋”。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全年筹集分配407套房源,解决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住房困难。三是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发展。转变开发方式、提升开发品质,发挥随县文旅优势,引导开发企业向品质型、改善型、康养型、文旅型等方向发展,重点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三)实施产业提升行动,推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一是规范建设市场秩序。深入推进行业清源,坚持“宽进、严管、重罚”,严格实施项目建设全过程动态监管,开展“三包一挂”、无资质搅拌站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和标后监管,构建诚信守法、公平竞争、追求品质的建筑市场环境。二是推动建筑业发展壮大。加大建筑业发展激励扶持力度,坚持“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充分运用资金激励、诚信结果应用、重点企业培育、强强联合、诚信惩戒等措施,扶持随县建筑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全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7.5亿元,增长16%以上。三是发展新型建造。加快发展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造方式,加强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管理,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

(四)实施民生保障行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一是打造宜居环境。对灯塔、星炬等还建房小区道路、停车位、路灯照明、供水供电供气、排水排污、垃圾收集处理、环境绿化等基础公共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出台《随县城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管理实施办法》,规范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行为。二是推进完整社区试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幼”设施建设,指导北岗社区打造省级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三是提升物业服务品质。启动物业行业信用体系评价工作,规范住宅维修资金管理,积极争创全市“十佳物业服务企业”,持续开展专业化物业服务收费信息不透明专项整治等活动,推进“红色物业”拓面提质,提升市场化物业管理覆盖面和专业化服务水平。

(五)实施共同缔造行动,建设美丽宜居村镇。一是打造美丽城镇。紧紧围绕“干净、整洁、有序”要求和“一镇一规划、一镇一方案、一镇一特色”目标,深化以“七补齐”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评价,加快集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整治集镇人居环境,不断刷新城镇“颜值”。推进传统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开展传统村落保护行动以及古村落、古民居调查摸底,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纳入省级保护名录,切实留住古村落历史记忆。二是打造美丽宜居村庄。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试点,加强《随县农村民居建筑设计图集》的推广应用。加大乡村建筑工匠培训力度,确保“一村一匠”,建立“千人工匠”队伍,着力打造一批“荆楚派”美丽新农房样板。保障“六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做到应改尽改。三是巩固污水治理质效。厘清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机制,制定厂网运营维护管理监督考核、绩效付费等规章制度,加快形成规范完善的乡镇污水运营管理体系,确保“用得好、管长远”。启动乡镇生活污水治理三期工程,扩大管网覆盖范围。

(六)实施排查整治行动,守牢安全稳定底线。一是深化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建立城乡既有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机制,做到“发现一处、鉴定一处、整治一处”,实现排查、鉴定和整改闭环管理。深入开展“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认真开展“回头看”,6月底前完成排查整治任务。二是常态化抓好建筑工地施工安全。以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构建从建设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的闭环管理制度。加强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备案,做好高层建筑消防审查验收监管工作。抓好《质量安全手册》推行、“两书一证”工作,持续抓好智慧工地建设,提高质量监管水平;深入开展施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压实属地、企业、参建各方责任。加强勘察设计、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三场联动”,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三是推进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攻坚行动。开展常态化巡查排查整治,对燃气设施安全间距不足等安委会挂牌问题进行督办,确保如期销号;开展城镇燃气领域安全生产普查和评估,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技术工程支撑等保障措施,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四是切实做好涉房涉建维稳安全。落实好《信访工作条例》、“逢四说事”和信访值班等条例制度,紧盯重要敏感时间节点,对涉房涉建重点群体继续实施专班包保,着力化解重点难点历史遗留问题,确保不出现赴省进京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

(七)实施改革创新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深化工程审批制度改革。落实工程审批制度改革新考核体系,重点督办项目策划生成、联合图审、联合验收、并联审批、水电气网等联动报装、企业满意度评价、超时默认、自动用印等各项工作,确保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全省前50。全力做好“一窗通办”、“一事联办”、主动服务、帮办代办等服务,提升窗口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优化住建领域营商环境。做好典型经验复制推广,用系统思维谋划“小切口”改革,重点在施工图审查、单体提前竣工验收、政府工程取消质量保证金、优化联合验收程序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培育出更多可供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争当改革“领跑者”。三是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推进“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信用双公示”运用,坚持刚性执法与柔性服务相结合,提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提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满意度。

(八)实施党建引领行动,锻造过硬住建队伍。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下沉企业、助企纾困”、“听期盼·办实事”大走访等活动,进一步站稳群众立场,守牢初心使命。二是学思践悟提能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大兴“勤学、善研”之风,落实年轻干部“四个一”和“四个100”活动,全面提升干部职工开口能说、提笔能写、上台能讲、遇事能办的综合能力。开展“住建业务大家讲、大家谈”活动,加强学思践悟,做到“政策上贯通、专业上精通、方法上融通”,成为住建领域“行家里手”、“业务尖兵”、“专家干部”,锻造住建行业高质量发展硬支撑。三是务实重干强作风。大力弘扬“实心实政、务实重行、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以“思想领先、实干为要”,推动全年住建工作“成绩领先”。增强斗争精神,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实,鼓励“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争当强县工程先行示范“排头兵”。四是廉洁从政守底线。持续推进清廉机关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开展以案说纪等警示教育,紧盯工程招投标、项目建设、资金拨付、行政审批、房地产管理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强日常监督,及时咬耳扯袖,坚持从小事着眼、细节入手,做到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结合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筑牢廉洁防线,营造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