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争创中部百强县
村校共建 助力柏树湾村走上致富路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2-08-18
  • 【字体:    

8月11日傍晚,随县澴潭镇柏树湾的村民趁着难得的凉爽,正在加紧制作香菇菌棒。当年负债76万元的村,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村民们用自己的勤劳、探索和实践,交出了一份乡村振兴的发展范本。

红火的亿元村

人均收入2.78万元


走进柏树湾村,给人的感触是产业兴旺——

荒废多年的冷浸田,被挖成养鱼基地,年出产大白刁、细鳞斜颌鲴成鱼300吨、鱼苗1亿尾,年盈利150万元;一座废弃的铁路工程搅拌站被村里收购,成立了柏树湾混凝土有限公司,每年为村民分红45万元;利用荒坡地建起香菇种植企业,村集体和214户村民参股,年分红30万元左右;组织闲散劳力成立一家保洁公司,业务从澴潭镇延伸到周边乡镇;村集体利用绿色产业描绘生态蓝图,形成了4000亩油茶、1000亩金银花、1000亩芍药和牡丹、1500亩优质桃、1200亩荷塘、50万株大白杨的“生态银行”。

目前,柏树湾村特色产业总资产超2亿元,村集体年收入17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2.78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全村的股份制

1270人“全覆盖”

如果把时光倒回18年前,柏树湾村是典型的“房子空、产业空、腰包空”的“空心村”:村里的六成乡亲外出务工,村集体负债76万元,几乎陷入瘫痪。

当时,新任村“两委”班子负责人的张桄沦发现,县科协正在发展金银花种植基地,柏树湾村可以引入种植。但存在农民有地怕风险、不愿种,村“两委”热情高、手中无地没办法种等问题。

这时张桄沦想了个办法,由11名村组干部带头垫资,筹齐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种下苗子后分给村民管理,村民成为股东享受全部收益;而村集体作为原始股东,从农民的每亩收益中分红200元。于是矛盾迎刃而解。

2007年,100亩金银花在柏树湾生根发芽,入股的村民也很快尝到甜头。村民张志忠分到1亩地,当年创收800元,第二年净收3000元,相当于5亩庄稼田的收益。

效益使村民热情高涨,纷纷踊跃入股,金银花种植基地也不断扩大,直至现在的5000多亩。村里还建起了烘干车间、金银花加工厂。

此后,柏树湾村运用这种全民股份制的模式,不断筹集资金,先后发展了10个产业,集体资产越来越大,村民越来越多。全村306户、1270人实现股份“全覆盖”。



实现香菇四季生产

院士点赞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柏树湾村“两委”班子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恰在2018年,湖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一村多名大学生”培养政策:由财政出资,对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村组干部等,进行定向培养和创业扶持。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和柏树湾村共同开展了新的人才计划,对符合条件的4名村民录取入学,根据柏树湾的产业重点培养。针对柏树湾村的香菇生产,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专家团队对农民大学生张登进行重点培养,研究破解香菇不能四季生产的难题。

为了解决菌种问题,张登和老师翻山越岭,野外采样47次,之后一头扎进实验室,通过分离、培育等办法,选育沃香C01、X01、Q01等道地新菌种3个,形成了春菇、夏菇、秋菇、冬菇品种,分季节出菇,鲜菇周年生产、全年供应。

在柏树湾村创业孵化下,张登组建了随州随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由公司出资统一建棚、统一制种、统一制棒、统一培训、统一指导、统一标准、统一回收销售,而村集体负责组织菇农代管菇棚,形成出菇管理单元化,每名菇农每管理20000菌棒成为一个单元。


香菇产出后,张登和公司团队进行多元化销售,和当地6家香菇企业签订了订单,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通过这种社会化生产的模式,香菇生产销售整个链条实现了菌棒生产工厂化、出菇管理单元化、鲜菇生产四季化、香菇销售多元化。

目前,这种社会化生产模式的生机已现:柏树湾村214户农民全部入股,今年夏季已栽培了50万棒香菇,预计今年将销售1500吨以上的香菇,营收达3100万余元,将为柏树湾村户均增收2.6万元。

对此,中国香菇学术研究权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表示,湖北省地处我国南北交界线南侧,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造就了湖北食用菌独特的风味和品质,随州先后获得了“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花菇之乡”的美誉,湖北食用菌赢得了全球市场的欢迎。湖北食用菌必将在新生代农民的手中,开出更美更大的致富之花。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