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1-01-20
  • 【字体:    


——2021年1月18日在随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随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其特殊、极具考验、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旱涝灾害接连侵袭等大战大考,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统一号令,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部署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疫后重振经济发展战、民生保卫战、社会稳定战,全县经济呈现恢复增长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7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9.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16亿元,外贸出口3.8亿美元。

一是疫情防控有力有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牢牢抓住“两个关键环节”,推进“三个全覆盖”,形成“两个闭环”,做到“四应四尽”,强化“五个保障”,不遗余力地打响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医疗突击战,取得了疫情防控的决定性成果,全县确诊病例、死亡病例的绝对数和相对数在全市县(市、区)中最低(均仅占全市的1/9)。因时因势调整应对举措,压实“四方责任”,毫不放松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实现并保持了“六个清零”。均川镇珍珠庙村党支部书记魏长军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县中医医院党总支、澴潭镇人民政府获评“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我们不会忘记,在这场严峻残酷的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县、镇、村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全县广大医务人员和72名江西支援随县医疗队员一道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等奋不顾身、勇挑重担,快递小哥、环卫工人、运输人员、商超售货员、新闻工作者等不辞辛劳、日夜奔忙,各类工商企业、社会组织、慈善机构慷慨解囊、捐资捐物,共同构筑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铜墙铁壁”,生动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二是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应对疫情冲击,全力解决企业用工、用能、融资等困难,全县“四上企业”迅速全面复工复产,主导产业产值逐步回升,其中新能源产业始终保持正增长。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元至11月出口额同比增长34.7%,香菇、茶叶出口稳居全省县(市、区)第一。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扎实开展“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入选“荆楚文旅名县”创建单位,田王寨景区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抢抓政策机遇,扩大有效投资,谋划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项目135个,计划总投资达312.6亿元;争取到位中央和省级资金34.98亿元、特殊转移支付资金6.5亿元、政府债券资金9.3亿元;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59个,协议资金85.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个,协议资金63.4亿元;全年在建招引项目137个,计划投资258.2亿元,完成投资96.6亿元。

三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聚焦高质量脱贫目标任务,坚持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做到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补齐全面小康的短板弱项。用情用力做好就业扶贫,积极对接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和本地用工企业,新开发5280个公益性岗位,组织24055名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因地制宜做好产业扶贫,拨付产业扶贫资金7300万元,大力发展种养殖、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电商等特色产业,保障了贫困户有稳定收入渠道;凝聚合力做好消费扶贫,积极申报扶贫企业和产品,103家企业、301个产品通过扶贫认定,19家企业、76个产品入驻湖北特色馆,通过“直播带货”、“随县油桃网销节”、消费扶贫“七进活动”等,线上销售额达1590万元。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各级各类巡视巡察、检查考核、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剩余20113061名贫困人口脱贫销号。

四是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克服疫情和旱涝影响,持续发展特色经济,食用菌、茶叶、林果、畜禽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培育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服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面推行优质稻“双订单”模式,建立高标准粮食原料供应基地,全年粮食总产量达81.9万吨,同比增长4.9%。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罗红灌区改造、氵厥水河万和镇区段综合治理、澴潭镇水土保持项目加快推进。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建成通村公路144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46公里。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三工程”,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机制,扎实开展“门外三包”和“门内三净”行动,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五是政务服务惠企利民。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制胜之道,出台31条政策措施和69条重点任务清单并逐步落实。政务服务“五级联通”网络覆盖率达100%。“放管服”改革225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为191项,实现集中办公、并联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805540”改革高效推进,在全市定向考核中始终名列前茅。商事制度改革23项涉企审批改革备案事项纳入“多证合一”,企业开办达到“210”标准。不动产登记全面实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登记。累计为企业新增贷款近10亿元、减税降费7165万元,兑现“与爱同行·惠游湖北”奖补资金861万元。

六是民生保障落实落细。组织“点对点”运输145次(趟),帮助2532人外出返岗复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35万元,城镇新增就业4637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为20874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离退休费48810万元,为企业职工减免各类保险费1328万元,为困难群众发放价格补贴、生活补助16947万元。投资9000余万元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在全市率先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三馆一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成功创建“湖北省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促进,荣获“湖北省文明城市”称号。乡镇卫生院改造升级步伐加快,县中医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建成使用,县妇幼保健院即将完工启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创新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全面开展镇(场)、村(社区)风险评定和分类施策,深入推进“逢四说事”“访民情、议民事、解民难”和矛盾纠纷大排查、领导干部大接访、信访积案大化解,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7.5%22件信访积案有效化解,实现全年进京零非访目标,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区)”。纵深掘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稳步推进“六清”“六建”,得到全国扫黑办特派督导组的充分肯定,获评“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县”。全力以赴应对持续旱情影响和严重汛情侵扰,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汛抗旱经验在全省大会上交流。

各位代表!2020年我们攻坚克难,接续奋斗,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效,为“十三五”胜利收官打下坚实基础。五年来,我们辛勤耕耘、砥砺奋进,困难超乎想象,成效好于预期。

这五年,是优化资源配置,产业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一是新型工业提质增效。全县新增市场主体411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6家、“新三板”“四板”挂牌企业63家。三铃专汽、天星粮油分别与国网许继集团、湖北省粮油集团实施重组,6家企业分别荣获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示范企业、“科技小巨人”和培育企业称号,裕国菇业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出口食品“三同”示范企业。农副产品加工、矿产石材及建材、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等支柱产业持续壮大。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117.4万千瓦,累计发电76亿千瓦时,均居全省前列。二是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65.39万亩,食用菌、茶叶、林果、畜禽等特色农产品稳步增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22家、家庭农场29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8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6家(其中国家级2家),农产品加工年产值近200亿元。15家企业的41个产品获得“二品一标”认证,“洪山鸡”“随州泡泡青”等成为地方公共品牌,“二月风有机葛粉”“神农稻香米”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第二十一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谋划推进香菇产业基地建设,香菇产业跻身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成功举办两届香菇产业博览会,香菇、茶叶出口始终位居全省县(市、区)前列,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香菇)产业园”“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三是文化旅游提速进位。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西游记漂流、明玉珍故里、田王寨等一批景区景点,累计建成54A级景区、43A级景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和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连续成功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炎帝文化庙会、美丽乡村马拉松、桃花文化节、牡丹文化节等节会、赛事活动,入选“湖北省旅游名县”“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县”“全省十大乡村旅游目的地”。

这五年,是扩大有效投资,发展底盘日益坚实的五年。一是立项争资成效明显。国家优质粮食示范县、疫后民生领域补短板、交通畅通工程补短板、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等一大批项目、资金、政策落地见效。二是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华润等一批央企、国企和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随县,累计招引亿元以上项目83个,协议资金359.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86.3亿元。三是项目建设速效兼取。鄂北水资源配置(一期)、汉十高铁、新316国道等重大项目建成运营,获评“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单位”。

这五年,是推进改革创新,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五年。一是改革推动,硕果累累。行政审批、商事制度、不动产登记等“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整县推进试点县、第四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和全省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县等改革持续深化,县农村经济经营服务中心获评“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先进集体”,率先开展的“政银担”融资模式实现四个“全省第一”。公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改革、机构改革等全面完成,财税体制改革、司法责任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有序展开。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制定并实施乡村振兴“1+6”方案,推进“1253”工程,打造出“澴潭镇柏树湾模式”“万福店凤凰山模式”“淮河镇龙泉模式”“尚市镇太山模式”等一批“随县样板”,澴潭镇龙家河村获评“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二是导向带动,人才济济。实施“神农人才倍增计划”,柔性引进各类高端人才9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名。每年设立不少于300万元的科技和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建成高层次人才公寓和人才创新创业超市,累计发放高层次人才生活补贴和科技成果奖励资金300余万元。三是创新驱动,生机勃勃。出台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系列政策,全县专利申请量年递增5%以上,五年累计申请专利1317件,获得授权专利506件,其中发明专利25件,跻身“湖北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建立省级公共技术和企业创新平台27家,其中院士专家工作站14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省级校企共建研发和联合创新中心12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1家,年可实现增加值30余亿元,占GDP比重突破10%

这五年,是加强生态环保,城乡面貌更加靓丽的五年。一是城乡环境持续改观。相继建成氵厥水河滨河风光带、炎帝大道生态景观带、洪山大道樱花走廊等,县城新增绿化面积48.8万平方米,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建成1个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3个全国重点镇、4个省级重点镇;建成4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中国传统村落、7个国家森林乡村、9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村、81个省级生态村。二是生态工程持续推进。落实“绿满随县”行动,造林40.1万亩,居全省第一,被省政府授予“绿满荆楚行动先进县”荣誉称号。深入实施“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精准灭荒7.4万亩,新(改)建农村户厕46591座、公厕352座,均提前超额完成省定三年目标任务;1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行,62094户城镇居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有序展开,“户分类、组保洁、村镇收集、县转运处理”的工作体系基本形成。三是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河湖长制落实和矿山、河砂综合治理等工作,姜水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全县空气优良天数不断增加,境内国、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这五年,是增进民生福祉,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五年。一是脱贫攻坚胜利收官。深入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战,累计投入资金近6亿元,发展特色种养、光伏发电、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扶贫产业,探索推广“五位一体”的带扶模式,5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出列,292707387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销号,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成效考核始终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二是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投资2.4亿元新建炎帝学校和神农国际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级评估认定,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连续多年突破百人,2019年跨越双百大关。投资约5亿元新(改)建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医院,创建2家二甲医院、14家省级标准化乡镇卫生院、378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万福镇获评国家卫生镇,均川镇、澴潭镇获评湖北省卫生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获评“全省返乡创业示范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城乡低保、特困群众保障标准逐年提高。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建成2个全国文明单位、4个全国文明村镇和2个省级文明校园、11个省级文明单位、14个省级文明村镇。完成国省干线大中修402公里、通村公路1146.5公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801公里,万福镇成为全市首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镇”。三是社会大局更加稳定。积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非法集资得到有效遏制,政府债务负债率处于绿色等级,社会矛盾得到及时化解,群众安全感、公正执法满意度、矛盾纠纷调解有效率、扫黑除恶效果评价日益提升。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下降,自2017年起连续三年在全市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年度考核中名列第一。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4个村(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万福店凤凰山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这五年,是改进干部作风,政治生态持续向好的五年。一是以主题教育守护初心。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增强了守初心、担使命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以特色活动破解难题。持续开展“勇担当、善作为、保目标”述职评议,认真落实“党员干部下沉”制度,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三是以专项整治优化环境。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专项整治和“双评双治双促”活动,严肃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五年来,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消防救援、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移民后扶等工作开创新局面,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科协、工商联、残联、老促会、关工委、红十字会等工作迈出新步伐,审计、物价、统计、国调、供销、档案、保密等工作达到新水平,供电、通信、邮政、气象、烟草、检验检测、市场监管、机关事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十三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实属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驻随县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随县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十三五”,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随县发展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经济总量偏小,产业转型较慢,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发展还不均衡,教育、文化、医疗、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与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极少数干部庸、懒、散、软,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的现象依然存在。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及2021年工作安排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随县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五年。国家深入实施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和扩大内需等重大战略,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市委、市政府推动形成“桥接汉襄、融通鄂豫、众星拱月”发展新局面,为我们育先机、开新局创造了良好条件。只要我们胸怀“两个大局”,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建县十一年来拼搏进取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发扬“解放思想、实干兴县、艰苦创业、迎难而上”的随县精神,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和县委二届六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着力壮大经济总量、提升质量效益,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激发社会活力、转换增长动能,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在全市实现“汉襄肱骨、神韵随州”目标定位、构建“桥接汉襄、融通鄂豫、众星拱月”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列、当好示范”,全力打造东西贯通的关键节点、南北相融的重要窗口、多点发力的镇域经济,建设世界华人寻根谒祖圣地、全国生态康养宜居福地、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省乡村振兴样板区、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进展,经济总量达到450亿元以上,改革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县域治理效能显著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城乡功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实现“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我们将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定不移把壮大特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立足资源禀赋,坚持以特取胜,在全市建设“专汽之都、现代农港、谒祖圣地、风机名城”中作出随县贡献,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一是在现代农港建设中“挑大梁”,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和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确保粮食生产和安全、“菜篮子”稳定供应,巩固“优质粮食示范县”和“生猪调出大县”地位。壮大裕国菇业、中兴食品、湖北现代农业、意亚食品、共富牧业等龙头企业,做优做强“两香一油”、中药材、林果、畜禽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香菇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打造“菌种培育—种植—加工—检测—流通—研发—双创—培训”全链条的产业体系,拉伸延长产业链价值链,擦亮“随州香菇”国家级品牌,建成“国家现代农业(香菇)产业园”和“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发挥“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优势,扩大香菇、茶叶、中药材等优质农产品出口规模。二是在谒祖圣地建设中“唱主角”,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区。依托炎帝故里独特资源,做好挖掘、转化、放大文章,做强炎帝文化品牌,打造世界华人寻根谒祖圣地。全面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生态、文化、健康、娱乐、信息、城乡建设等深度融合,构建“一心四带”文旅融合新格局,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全国生态康养宜居福地。深入打造随南、随北、随中三条“旅游环线”,推广营销“拜祖文化游、度假养生游、探险体验游、绿色田园游、红色教育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创建“荆楚文旅名县”。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管理,构建优美的自然环境、温馨的人文环境和放心的消费环境。三是在专汽之都建设中“创特色”,打造专汽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围绕随州打造“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航空物流装备制造基地”,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项目,采用资产重组、招大引强等方式,盘活现有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着力在电力应急、饲料运输、冷冻储藏、高压清洗等专汽细分领域做大做强,共建316国道专汽走廊,擦亮“中国专汽之都”的金字招牌。四是在产业梯队培育中“强支撑”,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大力发展风电、光电等新能源产业,力争总装机容量达150万千瓦,年税收突破4亿元,巩固全省新能源大县地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石材产业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鼓励国有资本参与矿产资源整合,统筹推进石材开发、综合利用、园区管理、生态修复等,建设绿色石材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推动石材产业绿色、规范、高质量发展。持续壮大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差异化发展,激活镇域经济,壮大板块经济,打造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玲珑小市”,形成多点发力、多极支撑的新局面。五是在挖掘内需潜力中“作贡献”,打造区域市场枢纽。顺应消费升级趋势,鼓励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优化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加快发展冷链物流、智慧物流,加快形成内融外联、辐射周边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围绕“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商贸物流龙头企业,推动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供销、邮政、快递等服务网点协同发力,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加快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通道,打造一批知名电商产业园、电商特色镇村。

(二)坚定不移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重要抓手。聚焦“四最”目标,全面提升服务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一是打造政务服务高地。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强镇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落实“互联网+监管”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管出公平、管出活力、管出安全。二是打造项目建设洼地。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省政府实施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等政策机遇,深入谋划、对接,力争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市“盘子”。抓实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围绕“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着力引进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性好的优质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聚焦交通、水利、通信、物流、能源等领域,实施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持续深化“四联一包”“五比五看”等项目建设工作机制,推动各类项目加快签约、开工、建成、投产。三是打造企业发展福地。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落实落细各项惠企纾困政策,着力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当好服务企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严格遵守“十必须、十不准”规定,严厉查处各类扰乱市场秩序行为,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重商、亲商、暖商的浓厚氛围,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三)坚定不移把推动绿色发展作为鲜明导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一是厚植生态文明底色。实施“绿满随县”“精准灭荒”提升工程,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植绿造林,建成一批绿色生态示范镇村,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和生态文明示范县。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健全预防管控长效机制,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深入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桐柏山—大别山”生态屏障、封江和淮河源湿地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二是彰显环境治理成效。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大气污染预警、防治,推动重污染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和农村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府澴河等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完善污水治理体系,提高管网收集能力和污水处理效率。实施水利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开展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深入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倡导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三是释放绿色发展动能。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循环经济发展,着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加强石材尾料、锯泥锯粉等资源综合利用,建设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巩固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建设一批万亩花卉、油茶等林业经济示范区。

(四)坚定不移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具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一是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坚持以人为本,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到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和各环节,着力打造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的魅力城市。大力实施“擦亮小城镇”三年行动,加强统筹规划,提升建管水平,改善环境面貌,健全配套设施,着力打造航空小镇、石材小镇、香菇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和镇(场)工业园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打造一批更有特色、更有亮点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特色带,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建设全省乡村振兴样板区。二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返乡创业激励政策,帮助困难群体、返乡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支持学前教育扩容增量,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支持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健全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以完善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功能为引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推进“三馆一中心”建设,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三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救助政策,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实现应保尽保。改进医保服务方式,强化医保基金征管,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加强福利院建设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推进医养结合。深入开展平安随县、法治随县建设,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决防止发生较大及以上公共安全事故。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202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外贸出口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疫情防控,持续巩固抗疫成果

紧绷思想之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坚持“晴天带伞”“撑伞避雨”“打伞干活”“修伞补强”,不断完善常态化精准防控与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坚决堵住一切可能导致疫情反弹的漏洞,确保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

压实防控之责。强化地方属地责任、部门主管责任、单位主体责任、个人和家庭的自我管理责任,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广大居民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良好生活习惯。严格值班值守,加强明察暗访和督查检查,对管控不严、作风不实、失职失责的,坚决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抓实重中之重。加大境外和国内重点地区来(返)县人员及冷链食品排查力度,发挥发热门诊、药店等“哨点”作用,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加强定点医院、隔离场所、养老机构、集贸市场、商超、学校等重点区域规范管控,加快医院“三区两通道”、核酸检验室、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项目建设,完善县、镇、村三级防控体系,提升应急防控救治能力。严格落实全覆盖、全流程的闭环管理,确保一旦出现疫情,做到闭环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

(二)聚焦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产业水平

提升现代农业实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成10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强渠系清淤整治,推进罗红、松柏等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推行水稻“双订单”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7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82万吨左右。落实促进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意见”,全力推进香菇产业基地建设,加快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严格菌种制售监管,着力打造随南和随北两条标准化、规模化香菇种植走廊,力争香菇集中种植规模超1亿棒(袋),精深加工转化率达57%,全县出口创汇达4.2亿美元,建设“国家现代农业(香菇)产业园”。深入实施“三乡工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林果、茶叶、蔬菜、中药材、畜禽等特色种养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促进农工、农旅、农商融合,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增强工业经济动力。加强大中小企业培育和服务,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新三板”“四板”挂牌企业3家、校企联合创新中心2家、科技创新成果转化7件以上。加大重点企业和工业项目技改力度,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副产品加工、矿产石材及建材、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深度融合。谋划推进石材公(铁)路专用线、石材物流产业园区、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固废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石材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华润金锣山、云峰山、龙翔风电场和齐星集团沙岗农光互补光伏电站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新增装机2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120万千瓦。支持双星生物、瑞硕电子、凯丽科技等企业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35亿元。

释放文旅产业潜力。加快推动神农部落、原石部落、明月谷、八访涧、映天池长寿岛、凤凰山美丽乡村生态综合园、东润紫海田园等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荆楚文旅名县”。发挥文旅联盟作用,办好辛丑年寻根节、菇博会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民俗文化特色和文旅建设成果,唱响炎帝故里文旅品牌。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完善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功能,支持供销、邮政、快递及各类企业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实现快递物流、村级电商站点服务全覆盖。

(三)聚焦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与国家、省、市平台的对接融合,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快县政务服务大厅改造升级,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加快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县、镇、村三级政务外网全覆盖,方便群众“家门口”办事。持续深化“一门一窗一网一次”改革,最大限度地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加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引导和服务,有针对性地满足办事需求。

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证照分离”改革进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力争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000户以上。强化县经济开发区统一评价结果运用,最大限度为企业节约成本。实行“首问负责制”“首接负责制”和企业全程代办服务,广泛宣传、精准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惠企纾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用能、融资等难题。

打造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坚持公平公正,规范执法行为,最大限度减少执法司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全面推行“互联网+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构建高水平监管体系,维护市场公平秩序。严格遵守“十必须、十不准”要求,扎实开展“双评双治双促”和“担当作为‘十佳’‘十差’单位”评选活动,大力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严肃查处一批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营造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打造循环畅通的开放环境。深入实施“神农人才倍增计划”,完善和落实激励政策,引导各类人才投身随县干事创业。聚焦国家和省、市“十四五”规划,提高项目谋划专业化水平,加大向上争取、对接力度,确保全县重大项目储备库、建设库、达效库接续转化率稳步提升。深入开展专班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力争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30个、实际到位资金120亿元,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聚焦打造东西贯通的关键节点、南北相融的重要窗口,主动融入“融通鄂豫”重要枢纽、“襄十随神”城市群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推动与周边县(市、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促互补、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开放合作携手共赢。积极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提升对外贸易服务功能,保持外贸出口持续稳定增长。  

(四)聚焦乡村振兴,持续改善城乡面貌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建立健全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不返贫。继续抓好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总结脱贫攻坚典型经验,讲好脱贫故事,不断提升“输血”质量和“造血”功能,拓展脱贫攻坚成效。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完成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整治村建设任务,精心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积极推进省级农房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完成“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扎实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专项行动。加大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深化“五清一改”和“三三工程”,继续开展“门外三包”和“门内三净”行动,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深入推进文明乡风建设,推广“1234”工作法,开展科技、文化下乡活动,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

提升城镇建管质效。强化规划引领,谋划实施随县(安居)高铁站至县城快速连接线、交通大道北段、城南二路等工程项目,推进县经济开发区二期、城区公厕、棚户区配套设施、外滩首府商业街等项目建设,完善县城路网、公交、商贸服务等功能,加快产城融合,提升县城的人口承载力、要素聚合力、辐射带动力。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提升垃圾和污水治理效益。扎实开展规划管理、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等“六大提升行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加强“红色物业”创建,提高综合管理服务效能。

(五)聚焦民生改善,不断满足人民期盼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县一中、二中扩改工程,筹建县直烈山湖学校、中心幼儿园,改善城镇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加大教师招聘力度,深化“县管校聘”改革,着力化解“大班额”和农村教师短缺问题。加快“三馆一中心”建设,完善乡镇基层文化服务设施,推进“村村响”设备改造升级,组织开展“戏曲(非遗)进校园、进乡村”“送书下乡”等活动。全面完成发热门诊、传染病区、核酸检验室、重症监护室、院前急救体系“120”指挥中心、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等项目,推动县妇幼保健院全面启用,推进县人民医院二期建设,不断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县域“医共体”,争创省级、国家级卫生镇。启动随县殡仪馆及配套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推进生态节地安葬。

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落实支持创业就业政策,加强就业创业培训,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强社保基金监管,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严肃查处欺诈骗取基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城乡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救助工作力度,推进医养结合和老年人养老服务,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退役军人服务等工作。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统筹推进小微水体治理、秸秆禁烧、城区禁鞭、非法采砂整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工作,加大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护林防火力度,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国、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坚持底线思维,严格管控政府债务,统筹抓好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等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保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高压态势,加强禁毒和预防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集中宣传教育,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深入推进“逢四说事”“访民情、议民事、解民难”等工作,妥善应对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快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落实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汛抗旱等各项措施,全面提升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扎实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

各位代表!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办好民生实事,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县政府承诺2020年办理的民生实事中,农村配电网和县乡道路改造、县妇幼保健院和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点建设、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提档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功能提升、城镇新增就业等大多数项目如期完成,农村主要路口新增A类探头、华夏文化街二期、城区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完善等项目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还在持续推进之中。今年,县政府将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继续办好一批民生实事:1.推进创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950人,开展各类职业培训3200人,全年新增发放创业贷款2000万元,扶持创业200人。2.保障安全供水,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新建水厂3座、改(扩)建水厂3座。3.提升电力保障水平,新(改)建35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配电站1座、配电变压器167台,改造10千伏线路130公里、低压线路266公里。4.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启动S440唐县镇至吴山镇段大中修20公里,完成“四好农村路”220公里。5.优化教师队伍,招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200名、中心幼儿园教师50名。6.加强特殊群体救助,启动建设县社会福利院城乡特困供养中心、县流浪乞讨救助站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7.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一居一警、一村一辅(警)”工作,新建A类探头300个。8.畅通电子商务快递物流渠道,提升100个村级电子商务站点服务能力,辐射周边乡村,打通快递物流村级服务“最后一公里”。9.提高污水处理效能,完成19个乡镇生活污水管网二期工程建设,新建1座工业污水处理厂。10.便利居民生活,新(改)建农贸市场2个。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提升站位,改进作风,提高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工作根本遵循,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坚定不移把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及县委决策部署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做到坚决贯彻不走样、忠实执行不打折、狠抓落实不懈怠。

(二)坚持人民至上。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服务向民生覆盖,资源向民生倾斜,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始终践行群众路线,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多用情,在宣传教育群众上多用心,在组织凝聚群众上多用力,依靠人民群众干事创业。始终坚持为民办事,扎扎实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三)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尊崇法治、捍卫法治、厉行法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让法治理念入脑入心。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让政府工作合法合规。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强化审计监督,主动接受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让权力运行公开公正。

(四)坚持担当作为。注重以上率下、凝心聚力,坚持履职尽责,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争做推进工作的行动派、实干家,迎难而上,排难而进,敢抓敢管,善作善成。注重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切实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注重实干实为、创先争优,不断增强“拼”的思想意识、“抢”的精神状态、“实”的工作作风,以“进”的作为、实现“进”的目标、取得“进”的成效,推进全县各项工作争先进位。

(五)坚持清正廉洁。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加强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实干托起梦想,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依靠全县人民,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奋力谱写随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两个关键环节】救治、阻隔。

【三个全覆盖】筛查甄别全覆盖、村(社区)封闭式管理全覆盖、公共区域管控全覆盖。

【两个闭环】数据信息闭环、收治工作闭环。

【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等四类规模以上企业的统称。

210】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和社保登记4个环节压缩为“一表申请、一窗发放”2个环节,实现1个工作日内办结,对新开办企业实行“一送三免”服务,申请新开办的企业(不含个体工商户)免费赠送一套印章(企业名称公章、财务专用章和发票专用章共计三枚),同时免邮寄费、复印费和停车费,实现零收费。

【县管校聘】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实行县级统一管理。

【三馆一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体活动中心。

【六清】线索清仓、逃犯清零、案件清结、伞网清除、黑财清底、行业清源。

“一心四带”文旅融合新格局】以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生态康养度假胜地旅游带、随枣走廊历史文化旅游带、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旅游带、美丽乡村田园体验旅游带为支撑,构建景区引领带动、产业融合互动、区域上下联动的新格局。

【四最】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

“擦亮小城镇”行动】以乡镇建成区为主要范围,突出加强统筹谋划、整治乡容镇貌、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提升设施功能、提升风貌特色、提升管理水平等主要任务,重点整治乡容镇貌,打造一批舒适宜居、各具特色的美丽城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